?
民以食为天吃对三餐自然健康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冠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罪魁祸首”,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作为一种慢性病,冠心病从发生到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并不能诊断为冠心病,它只是表现为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以及有斑块形成。而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当狭窄到50%的时候,这时候便可诊断为冠心病,但这个时期的症状一般不是很明显,当狭窄程度达到70%的时候,持续性胸痛和心绞痛的症状便开始出现了。当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后,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治疗,病情发展会越来越快,狭窄达到90%以上时,便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的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危。危险因素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狭窄,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会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损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2.血液黏稠血脂高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无法得到维护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5.酗酒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6.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7.其他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八大忠告1.注意保暖,别频繁更衣气温骤变或者寒冷时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所以要十分注意保暖,不要频繁。更换衣物。2.晨练要适度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剧烈运动,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3.切忌暴饮暴食,进餐太快人们在进餐的时候,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一定变化,心跳会加速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张压降低,进餐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进食速度快慢有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搭配,低脂低盐低糖。食用蔬菜和水果,进食一些热性和有营养的食物,不宜喝浓茶和咖啡。4.多吃富软化血管的食物多吃对疏通血管有用的食物,比如黄豆、西红柿、菠菜、木耳、茄子、海鱼、海带、紫菜、洋葱、燕麦、山楂、红薯等食物。5.避免情绪激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避免激动或大悲大喜,最好处理好家庭亲友和邻里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心平气和。6.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7.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8.按时体检建议每年做一次到两次体检,并对血压、血脂等进行监测。因为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脂类、糖类的代谢紊乱易形成血栓,要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