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在中国,平均每30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详细内容]
张梅医院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内二科主任... 风险标记物的使用已经变革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模式,例如检测肌钙蛋白就已经成为明确胸痛患者诊断与预后的常规手段。临床风险因素除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常规风险评估外,还包括生化指标、分子标记物以及影像[详细内容]
《三生有幸》 饮酒后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口齿不清会是脑卒中的征兆吗?高血压患者遭遇脑卒中的突然袭击,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可以喂服降压药吗?首都医科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缪中荣,为您揭秘脑卒中5大*金急救措施!11月11日晚18:03播出,欢迎锁定澳亚卫视三生有幸。缪中荣首都医科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详细内容]
近年来,临床上年轻冠心病患者以ACS多见,且心肌受损较重,大大影响预后寿命。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注重ACS患者的心肌保护至关重要。GRAND研究为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急性心肌梗死全程心肌保护体系研究》子课题,课题牵头人为葛均波院士。该研究旨在调查中国45岁以下[详细内容]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前列。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肥胖、炎症、高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脂质代谢的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相关性研究已经揭示了人类基因中有个遗传位点与血脂水平相关联。近期NatureGenetics发表了进一步研究的文章。其中[详细内容]
来源:健康圈网上有一个段子,晚上十二点后睡觉等于慢性 ,不吃早餐等于慢性 ,经常烧烤等于慢性 ,手机24小时开机等于慢性 ,长期呆室内等于慢性 ,缺乏锻炼等于慢性 。很多人自嘲:我一天啥都没干,光 了!这可不是笑话而已,慢性 的凶手真的每天就潜伏在我们身边,下面这8个凶手,千万要离得远远的,切记切记[详细内容]
一项新研究指出,有腹部肥胖遗传倾向者 三酯、血糖和血压更易升高,更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CHD)。 研究者美国哈佛医学院ConnorAEmdin,DPhil及同事研究了~年四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例受试者数据,以及从~年英国生物样本库收集的例受试者数据。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受试者平[详细内容]
摘要:人体的多种脂蛋白均由脂质和环形的脱辅基蛋白构成。而人体中任何蛋白质,都是由组织细胞的一种基因控制的,同样,每一种脱辅基脂蛋白的产生也受人体肝细胞等组织的一种基因控制。冠心病会遗传吗据调查:人群中的30%-50%会因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而患冠心病。除遗传基因缺外,由于同一家族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详细内容]
中国人中风的年龄平均是66岁且不分性别具有突发性年10月中国卒中协会发布《中国卒中流行报告》的结论: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最让人遗憾的是,中风90%的风险因素是可以自己避免的!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对20余年来的全球疾病进行分析,发现90.2%的中风负[详细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中国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接近3亿人,而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中国总死亡的85%,其中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 位死亡原因。▲从左至右依次为王陇德院士、阮长耿院士、王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详细内容]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我国近30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同样也是显著增加。既然吃糖并不会引起糖尿病,那究竟什么会引起糖尿病呢?什么因素引起了糖尿病?1遗传因素当家中有亲属患有糖尿病时(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发生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2肥胖《柳叶刀》刊登的[详细内容]
点击保定 预防猝死,郄涛提出了5点要素:1、减少剧烈运动。2、不要连续加班或经常熬夜。3、均衡营养。4、控制情绪,别让自己出现大喜大悲,如伤心、惊吓、狂喜、生气等,这些都会让心脏受伤。5、定期体检,将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新闻多一度猝死,离我们一点也不远,胸闷气急、皮肤粗糙、肌肉疼痛等等现象,都是[详细内容]
近几年有个流行的词叫“懒癌”,是比喻一个人懒到不可救药。不是吓唬你,太懒真的可能会引发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懒,这个字,对我们的身体真的很有危害。我们梳理了一些因为懒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及对策,快来看看,自己是否该“治一治”了?懒得起床:糖尿病、中风糖尿病: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超过8小[详细内容]
嘉宾介绍侯允天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任职于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心律失常,房颤及晕厥的诊治。在房颤领域发表过十余篇学术论文。对心脏病合并焦虑的诊断与治疗有独特见解。医生+: 冠心病是不是一个正在逐年上升的疾病?侯允天: 是的。医院是全*医院,心内科共有[详细内容]
长期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37.4℃之间持续2周以上。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有很多,总体概括起来,有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导致的,也有因功能失调所致。因小儿长期器质性导致的低热主要有两大种一、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详细内容]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 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同时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因此幸存[详细内容]
我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记者就此采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锦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建华,为大家解答我区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心血管疾病包括的内容很多,最常说的是冠心病。冠心病是供应人体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即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管变的狭窄甚至突然被血栓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详细内容]
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当冠心病不再是假想敌,我们如何应对呢?跟随小慢一起,get更多小知识吧!社会现状我国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低发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男多于女。随[详细内容]
来源:李青大夫作者:医院李青从这个病例认识动脉粥样硬化!一个70岁的老人,半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大约10分钟,休息后缓解。最近发作比较频繁,于是入住心内科准备行冠脉造影检查。但住院后发现他的血肌酐升高、中度肾衰竭,担心造影剂加重肾衰竭而作罢,随后转入肾内科治疗。这位老人有30年的高血[详细内容]
秋冬季寒暖渐变,天气干燥寒冷,反复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据有关医疗部门调查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