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37.4℃之间持续2周以上。
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有很多,总体概括起来,有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导致的,也有因功能失调所致。
因小儿长期器质性导致的低热主要有两大种
一、慢性感染最为常见。
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
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导致的低热,治疗应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小儿长期低热。
如小儿贫血、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及类风湿病等。
对这些非感染原因而发生的低热,应该首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因小儿长期功能性导致的低热,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这类低热的特点是早晨及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烦躁等症状,但检查无异常体征,理化检查亦无异常所见。对小儿长期功能性低热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主要着眼于整体的调整,即调节人体阴阳之平衡,使体温恢复正常。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低热症状,一定要认真进行观察。每天给孩子测试多次体温,并做好记录,以便找出发热的规律,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观察除低热以外的伴随症状,如饮食如何、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是否出现过皮疹或紫斑等情况,并尽量及早请医生诊治。
长安国医馆专家介绍:
庞义
主治医师、西府名医
坐诊时间:周四、周六上午
擅长主治:
中医内科:哮喘、咳嗽、冠心病、脑梗、心率不齐、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心悸、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关痛、失眠、甲亢、甲减、糖尿病、肾炎、便秘、复发性口疮、腰腿痛、风湿病、骨质增生、肥胖、亚健康、癌症康复、男科病、老年病、疑难杂症等。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不孕不育、流产、妊娠病、产后病、附件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中医儿科:咳嗽、呼吸道反复感染、扁桃体炎、无名发热、长期低热、口疮、厌食、腹泻、积滞、尿床、夜啼、生长迟缓等。
中医皮肤科:痤疮(青春痘)、皮炎、癣、湿疹、皮肤瘙痒、老年性燥证、结节红斑、多形红斑、丹毒、斑疹、带状疱疹、荨麻疹、玫瑰糠疹、紫癜、黄褐斑、皮肤黑变病、银屑病、硬皮病、白癜风、牛皮癣等。
自幼师承中医家传,积累了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看病方小药少,疗效实在。在广大患者中有良好的口碑。
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详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中医门诊部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