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老年朋友都在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可选的药物有很多,但一线用药主要有3种,分别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张医生观察发现,大多数医生喜欢为老年人选择前两种药物,对于替格瑞洛的应用却比较保守,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心脑血管疾病为何要服用2种抗血小板药物?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仍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很多人都因为这类疾病而失去生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俗称“支架手术”,是目前为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在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救治。在急性期,支架手术确实拯救了大量患病朋友的生命。但是,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支架手术并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式。手术后,患病的朋友需要常规应用12月的“双抗”药物。所谓的双抗治疗,是指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目的是为了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物质,它不但会聚集起来形成血栓,还会释放很多促凝物质,促进血液里其他凝血物质的聚集,形成血栓。而且,血小板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物质。因此,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支架术后疾病的复发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何要选择两种抗血小板一起服用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如果仅应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非常容易出现药物抵抗。根据国内学者统计:国内单独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中,会有接近40%的患者产生药物抵抗;单独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患者,会有接近50%的患者产生药物抵抗;同时口服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对两种药物都产生药物抵抗的发病率约为5%。由此可见,单独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很多情况下无法完全压制血小板的功能,需要2种以上的抗血小板药物,才能有效的预防血栓复发。特别是支架术后,血管内膜受损,加上异物植入,血栓发生的几率更是大大提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医生都会建议服用2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联合抗血小板作用治疗,目前最前沿的推荐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以期降低血栓风险。然而,抗血小板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减少缺血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统计表明,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出血的风险会增加2~3倍。高龄更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手术后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高危因素。为何医生都不愿意为老年朋友选择替格瑞洛?如何为高龄老人选择最佳的抗血小板策略,仍然是临床治疗中困扰医生的重要问题。目前,医生们还是喜欢推荐高龄老人使用传统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是非常好理解的,传统方案虽然保守,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经过历史大量数据证明的,起码不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而新的方案由于临床应用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特别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更增加了医生和患病朋友对它副作用的担忧。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相比于氯吡格雷,服用替格瑞洛获益更高,支架术后复发发生率明显减少,同时不增加中度和重度出血发生风险。言外之意,可能会增加轻度出血的风险。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替格瑞在年龄大于75岁的朋友中使用频率普遍较低,在65~74岁的朋友中,使用频率在近些年有所增加。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朋友支架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发生的复发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均较氯吡格雷低,且在出血方面二者相差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在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中使用,在预防复发方面的获益依然存在。这提示在老年患者中,替格瑞洛可能起到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降低老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尽管如此,国内的很多医生还是不愿意选择替格瑞洛?这主要是出于以下4方面的担忧:替格瑞罗虽然推荐作为支架治疗术后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但是这些证据主要来自于北美及欧洲,相比于西方人群,东亚人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更高,而缺血风险较低,这使得医生更加担心出血的风险。相对于非老年人患者,老年患者的出血风险更加突出,因此,在为老年人选择双抗治疗方案时,需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旦出血,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目前,针对老年患者关于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仍不足,而出血是强效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过程中最常见,临床使用最具有争议的安全问题。替格瑞洛一天需要服用两次,在使用顺应性上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差。同时,替格瑞洛价格也比较昂贵,增加了用药的负担。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医生不愿意给老年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各项研究数据的相继出炉和医保目录的调整,相信这一问题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让我们总结一下支架手术是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需要长时间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目前临床首选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临床应用上,医生们很少为高龄老年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主要是担心出血、服用的方便性和价格方面的因素,但事实表明,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有着明显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应用上一定会有所改观。今天的问题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