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闭塞性病变包括急性闭塞和慢性完全性闭塞CTO。
CTO为ChronicTotalOculusion的缩写,冠脉CTO即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冠脉闭塞性病变被誉为冠脉PCI治疗中的最后一块阵地,在冠脉造影临床中并不少见,由于闭塞时间、闭塞性质及钙化情况、闭塞的长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闭塞再通难度很大。
动物实验认为,CTO血管相当于90%的冠脉狭窄,所以一般认为CTO再通患者会从中获益。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最新发布了DECISION-CTO研究结果:对于存在至少一处的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CTO)的患者,支架PCI治疗合并理想内科药物治疗与单纯的理想药物治疗相比,在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住院血运重建、卒中和全因性死亡)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那么,SPECT或PET心肌显像在冠脉CTO病变中有没有应用价值呢?
让我们先看几个病例。
例一.患者,男,54岁。因胸部不适就诊入院,冠脉CT示左前降支近端多发斑块、闭塞。曾外院两次冠脉造影试图开通左前降支,均失败。
此次行SPECT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运动高峰4级,心率bpm,运动高峰无胸痛、心电图无ST-T改变,运动心电图阴性。
显像结果未见显像剂分布稀疏缺损区,左心腔不大,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无心梗征象,未行静息显像。
见下图。
例二.患者,男,62岁,间断性胸部不适10年。冠脉CT及造影均提示冠脉三支病变,右冠脉近中段完全性闭塞。
PET13N-氨水心肌灌注/18F-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显示:左心腔轻度扩大,灌注/代谢显像剂分布大致均匀,左心室心肌均基本存活。
见下图。
例三.患者,间断性胸痛10年,曾诊断过心梗。
冠脉造影见右冠脉自开口就完全闭塞。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见大面积梗死疤痕区,基本无冬眠心肌。
病例浅析
同样是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但血流动力学结果却多么不同、心肌的情况多么不同!
彰显了单纯解剖上血管闭塞推测心肌情况的局限性!
突显了应用客观、无创手段评价冠状动脉闭塞功能学意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闭塞所导致的心肌血供与代谢评价对下一步的针对性治疗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开通冠脉闭塞性病变前,经治医生至少需要了解:
是急性闭塞还是慢性闭塞?是单支血管病变还是多支病变?
目前有无胸闷、胸痛症状?
心脏是否扩大?EF值如何?
是否经过优化药物治疗?
冠脉闭塞灌注支配区有无心肌缺血客观证据?是否做了负荷试验?缺血程度范围如何?
冠脉闭塞灌注支配区有无心肌梗死,梗死区内有无冬眠心肌?
冠脉闭塞开通的难度有多大?患者是否能从再通中获益?
SPECT或PET心肌显像可以回答:
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收缩同步性;
有无缺血心肌及范围;
有无梗死心肌及范围;
有无冬眠心肌及范围。
Evidence-baseddiagnosisispowerful!
深度阅读,点击下方链接。
胡大一:DECISION-CTO研究——CTO病变介入治疗未见明显获益
李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