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冠心病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症状冠心病发生率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症状冠心病,是指患者无明显的心绞痛及心绞痛等同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心肌缺血的证据。由于无症状未能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甚至其预后更为不良。
2、老年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可不典型。如有些人可表现为上腹不适、上腹痛,或食道阻塞感、烧灼感,而被诊断为胃炎、食道炎或胆囊炎;也可能表现为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左肩左臂痛、发麻、牙痛、下颌通或颈部紧缩感、头痛等。
3、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典型的心绞痛压榨性疼痛少见,多为胸骨后闷痛、紧缩感,或仅表现为气急、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这可能与老年人痛觉迟钝有关,也可能因老年人合并疾病症状所掩盖或混淆。
4、老年人心梗并发症较多,复发性心梗较多,合并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心源性休克较多,病死率较高。老年冠心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多处血管病变较多,合并糖尿病这常为小分支病变。
冠心病的常规诊断方法有哪些对于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是怎样的进行详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帮助人们更多的认识疾病,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确诊疾病,也有利于早期冠心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冠心病的诊断都会从功能性诊断先开始,解剖性诊断随后进行,诊断的过程一般都是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显像CT冠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第1步-看症状
冠心病看症状诊断,主要是看患者是否存在心前区疼痛。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疼痛是最为明显的表现,且一般持续3-5分钟,伴有压榨感、憋闷、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第2步-心电图
若是检测患者症状异常,就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测了,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测后,或会有ST段和T波的改变出现,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行诱发试验,做运动平板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3步-心脏超声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应该要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查,是可以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查看的。严重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脏会出现局部的运动障碍,收缩减弱。
第4步-核素心肌显像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状况,要通过核素心肌显像进行检查,显示患者有无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是否进行冠脉造影的依据。
第5步-CT冠脉造影
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充盈情况,以及血管壁上的情况进行检查,采用的是CT冠脉造影,但有时会受到呼吸、心跳的影响,出现假阳性。
第6步-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的一个金标准就是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可以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第7步-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时管壁上出现不稳定斑块时,可进行血管内超声,能看到血管壁的情况。
冠心病在临床上是公认难治性疾病,但该病不是不治之症,医院,积极治疗,是可以争取有效控制病情的,对冠心病的常规诊断顺序是怎样的,进行详细的了解,帮助患者早日发现、确诊疾病,是很重要的。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会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调脂治疗: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调节和药物治疗,如他汀类。
2、降压:生活方式调节;血压/90mmHg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降低血糖:应严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两小时或随机血糖11mmol/l。
4、抗血小板: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对阿斯匹林有禁忌者可服用氯吡格雷。
5、?-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心绞痛发作。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等。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有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病患者如无禁忌要长期使用。
(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PCI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其最大优点是不必开胸,简便、安全、无痛苦,属微创性治疗,手术时间短(仅1小时左右),具有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风险小等优势,已经成为广大冠心病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技术。成功率接近%,并发症小于3%,已经成为一项完善的、成熟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三)手术治疗: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部位而到达远端。因为这种手术方法如同架桥,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可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寒假中科白癜风帮扶李从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