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吸烟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明确提出包含戒烟在内的五大处方,即饮食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药物处方。我国吸烟者约3亿人,而且吸烟群体低龄化严重,不少中、小学生吸烟。此外,我国还有4亿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香烟烟雾中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有40余种。烟焦油中,含量最多的是尼古丁,其毒性极大,成人致死量为50毫克。一支烟含尼古丁1.3毫克,而且极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因此,连续抽60支烟就可能造成死亡。英国一项历时40年的研究证明,中年吸烟者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3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达万人。据有人研究推算,连续每天吸20支烟可使寿命缩短8.3年。
那么,吸烟为什么会导致血管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你理解吗?
烟囱效应
堵塞的血管
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可能是由于含一氧化碳之故,似乎能够促使动脉粥样化累积,而这种情形是造成许多心脏疾病的一个原因,大量吸烟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者大很多。
研究表明,吸烟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烟草相关疾病每年约引起万人死亡,其中超过1/3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2~3倍。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有助于禁烟、戒烟及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吸烟是公认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二者间具有明显量效关系,即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冠心病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高。英国一项长达50年的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死亡率较非吸烟者高60%,大量吸烟者(≥25支/d)死亡率较非吸烟者高80%。在研究52个国家入组了27089名研究对象(病例组12461名,对照组14637名),主要是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吸烟年限、吸烟种类、吸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非致死性AMI风险增加(OR=2.95),每多吸一根烟,风险可增加5.6%。戒烟3年后,吸烟者非致死性AMI风险明显下降(OR=1.87),但要经过20年或更长的时间其发病风险才能与非吸烟者相近。
被动吸烟同样可以损害心血管系统。总结被动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一系列研究,并与主动吸烟进行比较,发现心血管系统对被动吸入的烟中毒性成分的敏感性极强,可造成快速累积损害效应,其危害几乎与长期主动吸烟相当(80%~90%)。
无论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均可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而戒烟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往大量研究发现,与持续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戒烟后可使冠心病发病风险下降。在戒烟初期(1年内),冠心病发病风险快速、显著地下降(可降低50%),之后发病风险逐渐下降,戒烟数年后发病风险可降至与不吸烟者相近水平。
吸烟者该怎么办?
首都医科医院戒烟门诊的运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戒烟经验。该医院成立戒烟门诊20年,曾连续五次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拥有丰富的临床戒烟经验,实现了戒烟全程管理,帮助吸烟者科学戒烟。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