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量化的重要性

导语

冠心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

作者:荷塘月影

来源:医学论坛网心血管

知晓冠心病关键风险因素并进行量化,对于优化冠心病预防策略,非常有必要。

杜克大学MichaelJ.Pencina等人根据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从整体归纳关键风险因素和治疗获益,识别出可以干预的风险因素特别是血脂、收缩压(SBP)、糖尿病和吸烟,研究风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联。

研究者收集了由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赞助的四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创建了一组包含22,名年龄在45-84岁之间、起初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研究者对人群进行冠心病基线评估,之后随访10年。使用比例风险回归评估预后模型表现(似然比、C指数、重分类、区别斜率)、风险比、收缩压人口归因分数(PAF)、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糖尿病和吸烟状况。评估降压和降脂治疗的预期绝对风险降低(ARR)。

研究结果发现,年龄、性别和种族影响63%-80%心血管风险模型的预后表现。相反,将收缩压、非HDL-C、糖尿病或吸烟添加到其他风险因素模型中,C指数仅增加0.-0.。

然而,初级预防可能具有实质性效果,如收缩压≥mmHg的PAF为28%,非HDL-C≥mg/dL的PAF为17%。

同样,将所有个体的收缩压降低至mmHg以下或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0%。预计会使基线10年冠心病风险由10.7%分别降低至7.0%和8.0%(ARR分别为3.7%和2.7%)。

预后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差(45-54岁、55-64岁、65-74岁、75-84岁的C指数分别为0.75、0.72、0.66和0.62),ARR增加(收缩压分别为:1.1%、2.3%、5.4%、10.3%;非HDL-C分别为1.1%、2.0%、3.7%、5.9%)。

研究者认为,尽管可干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预后表现仅有中度影响,但这项模型研究表明,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将导致总人口冠心病事件显著减少。用于判断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度量标准应根据研究目标进行调整。参考文献:MichaelJ.Pencinaetal.QuantifyingImportanceofMajorRiskFactorsforCoronaryHeartDisease.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z/5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