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心病的发生谈起?
冠心病是由于供给心肌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和狭窄,使血流减少,供氧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严重时血管被阻塞,导致心肌梗死。其防治重点应该放在改善对心肌的供血和供氧;降低心肌的氧消耗,也就是减少心肌负荷;缓解冠状血管硬化,减轻血管硬化造成的各种有害后果。
在上述方面,体育运动具有比较积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长期参加体育运动,能提高身体对激烈活动的适应能力。具体表现在相同的运动量下,心率比普通人要慢,血压较低,心肌耗氧量减少。体育运动对脂质代谢也有正面影响,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清除动脉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硬化;可加强纤维溶解过程,减少血栓形成;可以提高人体摄氧能力,减轻缺氧;还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植物神经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而降低血压。
哪些方法更有效
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作用的医疗体育项目,属于有氧运动。如各种医疗体操、气功、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登山、各种非竞赛性球类活动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酌量进行。
如何掌握运动量
一般在疗程的初期并不要求一定的量,主要是逐步使人体对运动产生适应,一般需时2~3周。至疗程中期,则必需达到预期的运动量。按照一般的运动规律,宜先做10~2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医疗体操、太极拳等);然后可慢跑,使心率逐步达到要求的标准;活动15~20分钟后,再用5~10分钟时间做放松整理活动。一次总的活动时间为30~45分钟。
确定一个病人的运动量时,最好先做一项简单的机能试验,即在30秒内连续蹲起20次,然后观察心率和血压的恢复时间。在3~5分内恢复正常者为良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并可逐步加量;活动后5分钟尚未恢复正常者,活动量宜小,加量时要慎重;不能完成测验者,其活动应倍加小心,或暂时不要求定量。
合适的运动量以心率的增加多少为标准。对高血压患者,最好还要观察血压的变化。一般认为,活动后平均心率增加数不宜超过安静时的70%,收缩压不宜超过安静时的20%。安静时心率较快的患者,由于其心脏功能较差,对其上界应加以限制。50岁以上者,运动后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次为原则。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还提出以下三条作为每个人控制运动量的辅助根据。
1.原有症状是否改善,并且不应出现不适的感觉(例如精神疲惫、气短、胸闷、食欲减退、睡眠差等)。
2.运动后心率恢复情况。要求在停止运动后5~10分钟内恢复至安静状态。若超过10分钟尚未恢复,即使尚未达到上述规定的量,也认为是运动量偏大,宜减量。
3.有条件者进行运动中的心电监护,以观察可能出现心电异常时的心率数,作为最合适的运动量。
摘自《家庭医学》主任医师 李艳鸣 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