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两个女儿,却不如一个儿媳,我来讲讲

休闲时光

AFTERNOON

文:紫藤萝

这是一篇来自粉丝的倾诉。倾诉者是社区调解员,他姐姐生有两女一男,老大老二是女儿,为了这个超生的小儿子,姐夫丢了入编的机会。现在姐姐年老多病,两个女儿却以“自古儿子养老”的观念为由,和母亲、弟弟闹僵。

为方便叙述,全文第一人称。

1

作为一个社区调解员,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家姐姐的家事还需要我去调解:我那67岁的姐姐,有一天会因为养老问题和亲生女儿闹僵。

我家姊妹多,我姐最大我最小,两人相差十几岁,反倒我和两外甥女年纪相差不到十岁。我从小由我姐带大,她对我是亦姐亦母的存在,有什么事也都会跟我说。

我姐哭诉,都说婆媳是天敌,女儿才是小棉祆,贴心又暖和。可到我姐这儿却掉了个个,面对年迈多病的她,女儿都和她不相往来了!

说起我姐和外甥女儿的矛盾,还得从生小外甥说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姐夫就是村小学民办老师。就在民办老师转正的关键时刻,我姐意外怀孕了。

当时他们已有两个女儿,在计划生育的浪潮下,再生一个就得取消转正资格。

在费尽心机查出怀的是男孩后,姐夫父母拿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强烈要求生下孩子延续香火。

这个提议让两个外甥女儿觉得,这个即将出世的弟弟会抢夺属于她们的爱,于是姐妹同心,撒泼打滚的反对。

那时农村有儿才有后的思想还挺严重,我姐和姐夫迫于父母压力,在铁饭碗和儿子之间,选择了儿子。

老三的出生,不仅让我姐这个高龄产妇差点丧命,还交了一大笔超生的罚款,姐夫也因此错失了转正机会,沦为代课老师,执教到退休也没捞到一分退休工资。

为这事,两外甥女至今都抱怨,用她们的话说:“都是老三来得不是时候,要是爸爸转了正,得涨多少工资啊!还有退休金,我们也跟着要沾光呢!”

凭良心讲,我姐虽说生了儿子,还是遵守承诺没有重男轻女,只不过老三比老大老二小十来岁,有时会要大的让着小的点而已。

可两外甥女不这么认为,她们打骨子里就认定父母偏心眼,比如老三身子弱多吃了几个鸡蛋、少干了点农活、置办了件新衣……

自从有了弟弟,小姐俩的怨气就没断过,长大后和弟弟也不亲,好像她俩是一个父母生的,老三是另一个父母生的。

好在满崽老三也争气,和两个不爱读书的姐姐恰恰相反,从小学就是学霸,一直考上了大学。

我姐和姐夫一个教书一个务农,辛苦攒的钱除了供儿子读书,还给两女儿按当时的习俗置办嫁妆,风光大嫁了。

他们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儿女身上,直到十年前姐夫突发心梗去世,老三大学还没毕业,根本无钱安葬。

我去做两外甥女的工作,想要她们出安葬费。可她们各种哭穷后,才极不情愿地答应帮忙分担了一小部分,不同意全部负担。

我对外甥女的做派虽然有些不满,可她们口口声声:“我爸又不是没儿子,他为儿子饭碗都不要了,还要我们管什么?!”

我气得不想再和她们理论,不够的钱我自己掏腰包垫付了,才让姐夫入土为安。

2

老三大学毕业后在长沙上班,彼时老大老二两家也在长沙打工做生意,我一直在长沙某社区做调解员,逢年过节三姐弟也会来看望我这个舅舅,吃顿便饭什么的。

可能年纪大了想开了,两外甥女和老三似乎比小时亲密一些了。我暗自高兴,想着到底骨肉亲情,这样一团和气才像一家人嘛。

谁知按我姐后来的说法,还真是我想多了!有些东西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十年前房价还便宜,老三两口子贷款买了套小三居,我姐也由乡下独居接到城里来住。

开头那几年,我姐身体还健朗,可以帮忙带下孩子做点家务,老三媳妇性子好,婆媳相处也挺不错的。

可有一回我姐半夜起来上厕所,不知怎么摔了一跤,把脊椎骨摔断了,手术后又卧床了几个月,才慢慢恢复自理能力。

这其间我去看过很多次,都是老三两口子轮番照顾,老大老二一个说店里忙,一个说孩子要管,只偶尔来打个过场。

看老三两口子出钱出力,两个大的做甩手掌柜,我看不下去了,要求她们每个月轮流去照顾老姐一回,以减轻老三的负担。

可我姐后来说,按我的指示,两个女儿倒是真的每个月带着各自老公孩子来看了她。老三家里一下子多了七八个人,客厅瞬间显得拥挤了。

只是每次一来,她们都只象征性地买点水果奶品之类,进屋把东西往老娘跟前一放,就去沙发上闲聊了。

两家大人说笑孩子嬉闹,老三媳妇又是端茶又是拿水果零食,招呼完就赶紧去厨房忙活了。

看着儿媳一边忙碌一边不时捶打一下腰,再看看聊得热火朝天的女儿女婿,我姐有些心疼,走过去打断他们:“老大老二,你们别光顾着聊天,也去帮帮你弟媳呗!”

“妈!你就见不得我们闲一下啊?我们也天天忙呢,放松一下都不行?”两姐妹一个撇嘴一个翻白眼,齐声埋怨:“只有老三才是你亲生的,我们都是捡来的是吧?嫌我们碍事,以后少来就是!”

两姐妹说到做到,真的每三个月才去看望一次了。

3

我姐身体不好做不了事,每天闲来无事,更想两女儿能来多陪陪她。

老三也跟我说过多次,说他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说我姐一个人在家孤单寂寞,常唠叨姐姐们呢。

而且他工作比较忙,他老婆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婆婆,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清早起来做好婆婆中午的饭菜,到时只要放微波炉里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我堂客脾气再好,有时太累了也难免抱怨,人家的老人都是女儿管,我妈倒全指着她了!”老三摇头叹息。

我找了个机会约两外甥女见面,委婉地说了我姐想她们的事。可她们都一脸委屈:“舅舅,你不知道我妈有多偏心!我们去了怪我们碍事,不去又怪我们不孝,真不知要我们怎么做才满意?”

无论我怎么做工作,她们一口咬定我姐有儿子,什么事就该儿子挑大头,好处她们没想得,别的事就别指望她们了。她们也是别人家媳妇,也有公婆要照顾,实在分身乏术。

这话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可我知道,两外甥女的公婆都在乡下,身体都还硬朗,她们这些说词都不过是推脱之词。其实在她们心里,还是和弟弟有隔阂,进而迁怒老娘。

老话说养崽才知父母恩,我想着她们的孩子也快成家了,她们再堵气也不会真不管自己亲娘吧?想过段时间再好好跟她们说道说道,应该会拐过弯来的。

不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三带着哭腔给我打电话,说我姐突发心绞痛,送医院一检查,是得了冠心病,要做心脏支架手术。而且,还要安三个支架。

医院,老三急得六神无主,一下下捶打着墙壁缓解慌张;他老婆在一旁抹眼泪,也没了主张。

我知道,当年姐夫的骤然离世对老三影响很大,他害怕老娘也突然走了,毕竟心脏病不是闹着玩的。

“你们别慌,现在医术这么发达,一定有办法的。”我安慰他们:“现在主要是筹钱和护理,你们怎么打算?”

老三低下了头。我理解,他们两个工资都不是很高,房贷车贷生活费人情开支小孩的教育费老人的医药费……像八爪鱼似的伸长了触须,哪哪都是要钱。

我姐只有个农村医保,她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报销比例不高了,大都得自己掏腰包。

“先救我妈吧,钱我想办法!”老三抬头说了一句,掏出手机到走廊那头打电话去了。

“舅舅,晚间护理我们两口子轮流来,就是白天……”老三媳妇抬起袖子胡乱擦了把脸,不满地嘟囔:“以前我也不说什么了,妈这回是大病,两个姐姐是不是也要管管?我们打了电话说明情况了,到现在都不见人影,好像就是我们两个的妈,什么人呐!”

作为社区调解员,我见惯了为婆媳矛盾闹成仇的,老三媳妇做到这份上,真的很不错了。我懂她的心情,两个亲女儿不闻不问,全靠他们出钱出力,也难怪她有想法。

4

因为职业习惯,也因为身份,我主动给老大老二打电话,要求她们来照顾老姐。

老大一听叫起苦来:“舅舅啊,我儿子女友怀孕了,反应大离不了人呢!我自己痛风病又犯了,走路都要拄拐杖,真来不了啊!”

老二语速堪比华少,说店里员工请假了,自家新房正在装修,忙得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什么时候有空再说吧!

人人都忙,都有比亲娘生病更重要的事要做!我苦笑着挂了电话。可我姐的病等不得,无奈之下,老三两口子只好把这担子挑起来。

我姐手术后第三天,老大老医院看望,当时我也在场,老三当着大伙的面提出这次的医药费要三姐弟平摊。他们两对夫妻都说应该的,还说了些辛苦老三两个了之类的场面话。

我想着不出力,能出点钱多少也是个安慰,也就没再说什么。

谁知等我姐出院后,老三拿着费用详单找老大老二时,她们又拒绝给钱了!

两姐妹同仇敌忾,说当初要是不生老三,她们的爸爸就是入了编的老教师,工资奖金不知有多少呢,生活质量会是死了都无钱埋的鬼样?

她们说父母供老三上了大学,家里的老房子是老三的,身体好时也是给老三带孩子,老三要是没得好处,会这样尽心尽力?当他老婆是观音菩萨呢!

老三媳妇气得直哭:“我老公总说妈为生他差点连命都没了,要好好孝敬,没想到出钱出力的是我们,到头来却说我们捞了多少好处!现在妈还好好的,叫她说句公道话就是!”

我姐气得发抖,拉着我的手哭道:“这两个不孝女,红口白牙胡说啊!我要有钱,当年老头子走的时候就不用你帮忙出钱了!老三得了我什么?老家那房子送都没人要!他能得什么?得了我这个磨人的病婆子!上大学是他自己争气,我们也没说过不让老大老二读书呀!哪能这样颠倒黑白呢?老弟,你要帮我和老三两口子做主啊!”

望着我姐老泪纵横的脸,望着老三两口子委屈的目光,我知道到了这份上,已经没有必要再讲道理了,于是端出了舅舅的架子,要求老大老二平摊医药费。

我把收据拿过来算了一下,扶了扶眼镜正色道:“老大老二,以前的我也不跟你们计较了,这一次医药费一共是6万多,这钱是老三借来的,我得给他主持公道,你们每个出2万多给老三!”

“还有,以后我姐还是跟老三生活,你们两姐妹每月要出生活费!”我扫了一眼外甥女外甥婿,敲了下桌子:“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们要是不同意,你妈可以上法庭告你们,我会代表娘家人全权代理!不信,你们只管试试!”

可能从没见过我这么严厉,他们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出了这笔钱。

后来我去看我姐,老三告诉我,除了每月月底打到卡里的生活费,老大老二再没来看过娘。

我姐眼圈泛红:“都说我偏心,说我待儿媳比待女儿好。可她们也不想想,她们做女儿的又哪里比得了我这儿媳?这人呐,得将心比心!”

我暗叹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便我这个资深调解员,也只能解决经济上的矛盾,却调和不了情感。

老话说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赡养老人是义务,也是本分。如果这都能找借口推脱,我真怀疑,这“人”字该怎么写了。

农村有句俚语:屋檐水点点滴,点点不走移。我想问那些已为父母、却对自己的父母公婆不孝的人,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们的儿女也会有样学样?你家老人今天的待遇,也许就是你自己的明天!

——全文完——

晚情PS:有购物瘾的人实在太可怕了,早上先生和我说我买个铜牛吧?我忍着翻白眼的冲动问他,你想买来干嘛?他说今年是牛年啊,还可以让你炒股大牛。我说你是不是实在没东西可买了?以前我妈天天都嫌我太花钱,自从住到我们家,见识了她女婿后,她再也没有说过我太花钱,反而觉得我是节省的楷模,果然要有对比啊

再PS:揭穿男人在婚外情中的谎言,第二集来了。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s/9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