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ldquo介入无植入rdq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早期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单纯球囊扩张和金属裸支架的植入,容易出现血管夹层、撕裂、再闭塞及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能够将冠脉介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降到3%以下,但是药物洗脱支架能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化延迟及血管壁毒性反应,还有可能引起晚期支架贴壁不良使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需要延长患者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为患者带来潜在隐患。随着科学技入的发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又出现了一些革命性的进展。年以来,药物涂层球囊(DCB)所体现的“介入无植入”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开始日益显著,所体现出的良好疗效使其备受瞩目。

DCB是将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将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附着在球囊表面。当前DCB多以紫杉醇为药物涂层。紫杉醇因具有亲脂性、高吸附率、有效抑制细胞快速增殖等特点,从而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性炎症反应。DCB的作用机制包括:①通过球囊扩张、向靶病变血管输送抗细胞增殖药物,从而抑制内膜增生性炎症反应;②血管壁对药物的吸收具有均一性,微小的药物载体覆盖在血管壁上,保证药物持续的释放;③球囊预扩张可以形成微型夹层,从而通过内膜和夹层促进药物的运输。与支架相比,DCB的优势包括:球囊表面积远远大于支架金属梁的面积,能输送到管壁的抗增殖药物也更多;抗增殖药物的释放区域较具有网格的支架更均匀,避免了药物释放的“盲区”;随着血管壁的药物浓度的降低及缺乏,则有助于支架的内皮化;没有金属梁置入,可减少对原始血管解剖结构的影响,维持血管的生理特性,例如冠状血管舒缩反应和血管几何形状等,减少了异常血流态。同时,也减少了支架植入带来的血栓形成风险,缩短了双抗治疗时间,进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药物涂层球囊(DCB)主要推荐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的治疗。

钻石湾院区心内科在刘淑芳主任和丁彦春主任带领下,自年3月份开展首例冠脉手术以来,目前已完成冠脉手术近台。药物球囊的应用已经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常规操作,丁主任指出介入无植入是临床趋势,相对于传统的支架植入术,药物涂层球囊(DCB)最大的特点是无植入物,可以有效避免血管内皮化的延迟、慢性炎症、支架膨胀不全、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血栓等问题。同时DCB治疗可以降低手术术式难度,也是目前杂交治疗技术的补充,弥补了原有治疗上的不足。此外,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时患者合并其它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就会面临出血的风险。单纯使用药物球囊时,由于无植入物的显著特点,患者一般只需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3个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文字/丁彦春

校审/侯军王文峰

编辑/刘晓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l/8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