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夺命,大家并不陌生。但还有一种冠心病,“杀人”于无形,这就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心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它占到冠心病人群的20%左右。目前,冠心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尽早治疗?本期特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和您聊一聊心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关于冠心病的防治。
两成冠心病患者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马根山介绍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形成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演变过程。病变的形成通常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破裂开始,在破裂斑块两端形成血栓,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最终导致冠状动脉血管腔完全闭塞。其特点是“阶段性闭塞”形成,却很少发生全程一次性闭塞。大部分以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目前冠状动脉疾病介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需要攻克的“堡垒”。临床研究证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1/3,同时占全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10%-20%,且接受介入治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却不足8%。
肥胖易导致冠心病发作
马根山说,冠心病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目前多认为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等。
毋庸置疑,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线,患有肥胖症的人比较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作。肥胖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多种多样,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吃高脂高热量食物,容易患冠心病。很多人都有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偏食各种烧烤、油炸食品及以偏肉食为主等,导致体内过多的热量被储存,久而久之体重逐渐超标而肥胖。
低脂饮食+适时减压+适度锻炼
如何从生活方式上预防冠心病?低脂饮食+适时减压+适度锻炼。
饮食从上述因素看,目前冠心病的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要注重合理营养。首先要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其次多吃水果和蔬菜,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如果晚餐过饱危害更大,因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慢,进食过饱,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过量饮食,禁饮烈性酒,因为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
运动运动是最好的“良药”,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延缓和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病。提醒年轻人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方位呵护自己的心脏,保持心脏的年轻和健康。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可以进行快走、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另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定期体检,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减压学会排解压力和情绪,多和家人朋友交流,通过运动、旅游和一些娱乐活动来放松心情,必要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如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的医院。如病人出现眼圈发黑、大汗等问题时,不能立刻移动病人,而是要打,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前来救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