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新发现饭量减30,多活20年人人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

长寿与健康是人类不变的追求。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就研究了蠕虫、苍蝇、小鼠和猴子,表明少吃能增寿!每天少吃30%,有助于改善健康,延长寿命。这一研究效果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降低进食量,有助延年益寿。

年,小白鼠实验发现,将进食量降低30-50%后,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发病时间也更迟。

s,对恒河猴展开了持续20年的研究,其93%的基因与人类相同,平均寿命约为20岁。结果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

①远超平均寿命,最长寿命可达到43岁;

②外表更年轻,30岁后其外貌和行为都没有衰老痕迹;

③身体更健康,癌症、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为0;

④死亡率更低,研究期间随意进食的猴子死亡率高达37%,约是控制饮食的猴子的3倍。

美国对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血液中的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s)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也更低。也表明“少吃点,更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长期坚持吃七分饱,也能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控制体重,保持大脑清醒,甚至对三高等常见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预防功效。

很多人在吃饭时,一不小心就会吃得太饱,坐着吃时,感觉刚刚好,但一站起就觉得吃撑了。怎么才能更好的将饮食控制在“七分饱”?

1、注重个人感受

“七分饱”是没觉得饱,但吃不吃好像都一样,进食速度会减慢,只是习惯性的想吃,不吃也没事。

若胃胀鼓鼓的,有点撑,却还能吃几口时往往到了“九分饱”,再吃就是负担了,可以停止食用。

一般来说,“七分饱”是第二餐前不会提前产生饥饿感,但若是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有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加点饮食量。

2、注重就餐细节

如何在均衡营养的同时健康减少饮食量,或是避免“吃撑”?就餐细节也非常重要。

1

吃饭顺序

喝汤→蔬菜→主食搭配荤菜,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肥胖者尤为适用。

先喝汤,可避免饭后喝大量水;再吃蔬菜,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控制食欲,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最后吃主食和荤菜,减少摄入量,也能控制油脂。

2

加点粗粮

精细化主食多油脂少纤维,会加快进食速度,容易吃得过多。若加上1/2--1/3的粗粮,不仅可以放慢进食速度,而且能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对心脑血管也有益处。

3

细嚼慢咽

饱腹感传到大脑也需要时间,细嚼慢咽时,即使吃多了也不会太多,可以降低肠胃负担,提高食物营养的吸收率,清除肠道代谢物,也有助于保护牙床。

正常情况下,吃饭至少要20分钟,一口饭需咀嚼25次左右。

适当少吃一点有利于健康,但若是吃太多,营养过剩不仅仅是肥胖问题,很可能吃一次就会诱发疾病危机。

肠胃疾病

吃得过饱,肠胃处于饱胀、负荷状态,最直接的就是导致消化不良。

长期反复如此,会破坏胃黏膜,造成局部炎症,甚至诱发溃疡,也可能因有害物长期停留在肠道,增加肠阻塞、肠癌等风险。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尤其是晚上,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在睡眠中发生休克。一旦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疾病

吃太饱,对心血管疾病也有非常大的危害。过多的能量会影响葡萄糖通道的运作,也能引起血胆固醇、血脂的升高,是三高、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影响大脑功能

吃太饱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会增加疲劳感,也会加速脑细胞老化。

有统计表明,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的美食家,在老年后约有20%的几率患上老年痴呆。

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wh/11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