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激剧增高,得了心脏病,怎么“康复”呢?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呢?心脏康复又包括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心脏康复?
提起“心脏康复”这个词语,可能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脏康复就是对有问题的心脏进行保养,帮助患者修复心理与身体的创伤,恢复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从而回归社会。
对于心血管病,医生不仅要知道病人治疗的情况,更要跟踪病人回家之后的恢复情况。病人支架或者外科搭桥、换瓣手术后,至少应该进行三个月的康复治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恢复运动,不仅要个体化的调整药量,还要进行心理辅导。
二.心脏康复究竟适合什么人参加?
狭义上讲,“心脏康复”就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出的运动训练处方。但实际上,“心脏康复”不仅仅适合冠心病患者,还有其他人群。“心脏康复”有助于人们发挥心脏的潜能,使减弱的心脏功能得以恢复,失衡状态神经系统的重新调整;改善骨骼肌末梢循环功能,从而使整个机体的运动耐受能力增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1)“心脏康复”有一定的适应性,并非人人皆可。只要肢体无障碍、不是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都可采用不同程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对整个体能的提高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来说,“心脏康复”作为一种既健康又低成本的治疗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内在潜能,是值得推荐和运用于广大民众的。
(2)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长期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肥胖症患者等。可根据病人自身心肺的储备功能,给予有氧运动处方,选择对机体最佳的运动疗法,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3)身心压力大、疲惫不堪的白领,这些人群可能不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但由于缺乏活动,心脏功能有些欠缺。从健康角度来说,对这些人群开出针对性的个人运动处方,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机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对于一些爱好运动的人群,根据其心肺功能、体能,制定运动方案,有利于开发其竞技潜能。
长期以来,大家对待心脏病的病号都非常小心:卧床静养,能不动就不动,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但事实恰恰相反,静卧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下肢血栓、肌肉萎缩、功能退化等问题,让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越来越严重。
有数据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锻炼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为十万分之一,与没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相比,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的病人总死亡率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
有数据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锻炼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为十万分之一,与没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相比,进行心脏康复、运动治疗的病人总死亡率降低27%,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
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