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时QT间期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石亚君,张红,帅莉,荆晶,卢喜烈,文冬凌,赵立朝
医院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揭示潜在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冠心病诊断和评价其预后的简便、实用而且安全无创的方法之一。但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对T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是否可以诊断为冠心病仍然十分困扰。QT间期是反映心室肌除极与复极的全过程,是时间上不一致的多个分散的复极向量形成的一个总的单一向量的表现。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脏负荷运动试验时QT间期延长、离散度增大。据此,本研究测定T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在运动前、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的QTc及QTc变化值(QTcd),探讨TET结果为可疑阳性时,QTc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年至年在我院行TET检查、结果为可疑阳性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3~64岁,平均(52.75±6.76)岁。
1.2方法及诊断标准
1.2.1TET检查
采用运动平板仪,按Bruce方案,连续同步监测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运动前测量血压并打印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一份,运动中、后每3min测量一次血压及记录一次心电图,运动结束后观察8min以上心电图变化情况。
TET可疑阳性诊断标准:
(1)运动中及运动后心电图显示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较运动前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0.10mV,持续》1min;
(2)上斜型压低0.15mV,持续》1min;
(3)运动结束即刻ST段压低》0.10mV,持续2min。
1.2.2QTc测量
所有患者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12导联心电图,选取II、V5导联为计算导联,以T波降支或其切迹与等电位线交界处为QT间期终点。U波明显时,以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作为终点。
各导联连测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并应用Bazett公式进行校正、计算。与运动前比较,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QTc延长为阳性,不变或缩短为阴性。QTcd为运动高峰或运动后恢复3min时QTc的变化差值,QTcd以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较运动前延长0.02s为阳性。
1.2.3CAG检查及判断标准
采用Judkin方法,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50%时,即诊断为冠心病。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冠脉正常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8例,冠脉正常组20例。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在运动前的QTc值分别为(0.42±0.4)s和(0.41±0.04)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正常组在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QTc值为(0.38±0.02)s与(0.40±0.03)s,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在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的QTc值分别为(0.50±0.04)s和(0.46±0.04)s,不仅较运动前显著延长(P0.01),较冠脉正常组也显著延长(P0.01)。
依据QTc测量结果,冠心病组QTc变化阳性率为82%(23/28),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的15.0%(3/20,P0.05);冠心病组QTcd阳性率为75%(21/28),而冠脉正常组无1例发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QTcd是反映心室肌电不应期空间、时间离散的心电变化。有研究[4-5]表明,心脏负荷运动试验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离散度增大,是由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所致,其机制可能是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和心肌缺血,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心肌氧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起缺血心肌细胞复极不均一性变得更加明显,表现为运动后QT间期显著延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中,冠心病组在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min时QTc较运动前有非常显著的延长,运动后的QTcd与运动前及与冠脉正常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因此,对T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测量运动前后的QTc变化,可能对诊断或排除冠心病具有较重要价值。
石亚君主任
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无创检测中心主任,解放军医学院进修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联合培养硕士9名,博士3名,带教进修生、北京市轮转生、实习生及协助带教研究生余人。
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水利电力医疗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委员,《实用心电学杂志》常务编委。
精通心电学理论,擅长心脏负荷试验评估和心律失常分析等。长期从事心电学技术理论与临床转化研究。
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军队教学保障、国家卫计委保健专项课题、野战内科学建设项目等8项,累计经费资助万元。共发表论文88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63篇,medline收录6篇,撰写著作13部,主编9部,副主编5部。
获中国心电学会“全国十佳心电贡献奖”,被中国心电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称号。获得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及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教学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加ecg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