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温通方药在冠心病心绞痛防治中的古今应

芳香温通疗法

芳香温通疗法是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一系列证候的常用治法,也是传统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治则之一。大量古今文献研究显示,芳香温通方药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和优势。

1

芳香温通方药治疗胸痹心痛的

古代文献回顾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它首先在理论层次提出了寒邪致痛之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痹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论》),认为“寒邪”是引起疼痛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并详细阐述了其发病机制。

《黄帝内经》中关于“温通止痛”治法和应用还从理论层次作出阐述,“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即“热”)则痛立止”(《素问·举痛论》)。说明寒性凝滞,容易引起气血闭阻而致疼痛,而温通治法是治疗因寒所致的疼痛的重要手段。以上论述为芳香温通方药应用于胸痹心痛等病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载药种,其中芳香温通药(味辛性温或热)53种,占14.5%。其中上品包括麝香、菖蒲、木香、细辛、牡(肉桂)、菌桂(官桂)等13种;中品包括干姜、川芎、麻黄、白芷等17种;下品包括附子、乌头、天雄、半夏、钩吻等23种。

以上药物中,麝香、干姜、菖蒲、细辛、巴戟天、肉桂、官桂、橘柚(陈皮)、川芎、淫羊藿、五加皮、薤(薤白)附子、乌头、半夏、蜀椒、蜈蚣等17味中药,目前仍常被临床用于胸痹心痛等病证的治疗。

张仲景首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心痛的病机为“阳微阴弦”,虽未立芳香温通之法,但多用川椒、茱萸、干姜等驱散沉寒痼冷以疗心痛。《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所载附方“九痛丸”主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另外,乌头赤石脂丸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两方均是芳香温通法治疗胸痹心痛之有效经验总结。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代表医书《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千金方》及《新修本草》等,在《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对芳香温通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病机进一步阐释,并增加了部分方药。如《诸病源候论》载:“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千金要方》载:“寒气卒客于五脏六腑,则发卒心痛胸痹”。

宋代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专书,善用辛香行气药是《局方》的一大特长。全书载方首,而使用芳香药物的方剂达首,约占35%。其中所收录的苏合香丸、大已寒丸及安息香丸等,可谓集芳香温通之大成,对后世影响较大。特别是苏合香丸乃芳香药与温通药的综合配伍,在清代宫廷配方中亦有收载(用药剂量减半,删去熏陆香,并易青木香为木香),其用药及组方思路沿用至今,当前许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中成药均由该方化裁而来[1]。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对芳香温通治法和方药又有新的发挥。明代董宿所著《奇效良方》将芳香温通药与养血活血药配伍组成却痛散,治疗“心气冷痛不可忍者”,又以神捷丸治疗“急心痛不可忍”,配伍温经定痛药物以增强止痛效果是该书所载治疗胸痹心痛方剂的突出特点。《临证指南医案·心痛》载:“脾厥心痛者用良姜、姜黄、茅术、丁香、草果、厚朴治之,以其脾寒气厥,病在脉络为之辛香开通也”,从理论层面对芳香温通联合温经定痛药物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机理进行了阐释。

2

芳香温通方药应用于冠心病的

现代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学者在挖掘整理中医学文献中有关芳香温通方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芳香温通方药应用于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表明,芳香温通类方药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的作用:

1

芳香温通方药多含有挥发油,能够选择性兴奋口腔和呼吸道黏膜的神经末梢的冷觉感受器,使冠状动脉的调节发生反射性变化,而发挥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2

多数芳香温通药物含有类似异丙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解除冠状动脉痉挛以增加心肌血流量;

3

部分芳香温通类方药能够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肌细胞自主节律,减少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4

芳香温通类方药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

新近研究表明,部分芳香温通方药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为芳香温通方药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古代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先后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复方,如麝香保心丸等。

麝香保心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苏合香丸,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上医院戴瑞鸿教授为首的科研攻关小组,在苏合香丸的基础上进行组方及剂型的优化改良,去除了青木香、朱砂等毒性成分,增加人参等补益成分,经过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成功研制出麝香保心丸。该药由麝香、苏合香脂、蟾酥、牛黄、肉桂、冰片及人参提取物组成,其组方特点是在芳香温通的基础上加用补益药人参,有效弥补了久服芳香温通药物耗伤正气的不足,适宜于长期服用。

文献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可能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换、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脏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发挥改善血管以及心脏功能的作用[2]。

小结

综上所述,芳香温通方药具有温通经脉、畅达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应用于胸痹心痛类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芳香温通中成药开发方面,应注重在总结古今临床实践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药物研发技术手段,开展新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芳香温通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龙涛,陈可冀.芳香温通方药在冠心病心绞痛防治中的古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3(8):-

[2]王仙,徐传新,朱慧娟.麝香保心丸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43):-.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作者:刘龙涛陈可冀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