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一、症状1、心绞痛
典型症状: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
2、心肌梗塞
典型症状: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3、无症状型心肌缺血
典型症状:无明显症状,多在发生心肌梗塞后才发现。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典型症状:原有心绞痛发作,气紧、水肿、乏力、心悸。
5、猝死型冠心病
典型症状: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二、体征一般早期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有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
三、发病原因1.年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
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
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
6.高血压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
7.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
8.糖尿病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
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或)。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者称肥胖症。
10.其他
四、预防措施(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
(5)不吸烟、酗酒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
(7)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
五、冠心病宜吃饮食(1)多喝水;
(2)低胆固醇、低盐低脂。
(3)多吃富含钾元素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马铃薯、紫菜、海带、香菇、蘑菇、山药、春笋、冬笋、木耳、荞麦、以及香蕉、西瓜等。以利缓和钠,保护心肌细胞。
(4)吃能降血脂食物如牛奶、羊奶、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扁豆、芸豆豆芽、胡萝卜、菜花、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生姜、番茄、香菇、鲜菇、紫菜海带、鱼类、柑苹果、山楂、花生等。
六、冠心病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
发牛率达50%c于发病5dJ勺,心尖区听到收缩小晚期喀喇音和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严重失调者导致左心衰。
2.乳头肌断裂
发生率1%,3d内多发,死亡率高。心尖区听到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减弱,出现严重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可迅速发生肺水
3.心脏破裂
少见,绝大多数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急性心包积血,出现急性心包压塞而淬死,常在起病后1周左右发生。
4.栓塞
是心肌梗死很重要的并发症。见于起病后lmdash;2周,多为定心室附壁血栓脱落致脑、肾、脾、四肢等动脉栓塞: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产生肺动脉拴塞。
5.心室壁瘤
主要见于左心空,发病率5%mdash;20%:心电因右病理性Q波.sT段拾高持续1个月以上,X线、超声心功图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心室壁痫表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