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对人体有后遗症吗该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在临床上,有很多人因为头昏头痛或者其他原因,查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结果提示双侧基底节区、或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

咦,这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会造成后遗症吗?又该如何治疗呢?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讨论一下。

首先,简述一下,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又称为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是由于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细小的穿支动脉长期受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血其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据统计,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20%~30%,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基底节和内囊区、脑室旁深部白质、以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血管供血动脉来自于豆纹动脉、前脉络膜动脉、白质穿支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分支等。

由于这些供血动脉较为细小,所以其供血范围有限,单一支的阻塞只会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其坏死的病灶直径多为5~15毫米,且常呈多发性,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一句话总结,腔隙性脑梗死就是小血管堵了,引起局部小范围脑组织缺血坏死,就相当于一座城市里的小街小巷发生了拥堵,对整个城市的运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果是这座城市的主干交通发生拥堵,不用说,势必对这个城市的运转造成严重影响。

下一个问题,腔隙性脑梗死有什么临床症状吗?

腔隙性脑梗死也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病症的受害者,甚至在一些较为年轻的病例中,我们也能够观察到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

因为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较小,所以一般危害较小,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并不出现临床症状,也通常体检由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有些患者可以表现出明显症状。

腔隙性脑梗死通常发生在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域,这个区域的面积较小,受累的脑组织也较少。由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的腔隙性脑梗死并不会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不会出现失语、偏瘫、感觉异常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即使这部分脑组织发生坏死,其临床功能也可以由周围的脑组织所替代。

但是,如果相应的部位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那么在这些部位就会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叠加效应。也就是说,一次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多次受累后,临床症状就可能出现。

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是,受累的脑组织功能非常重要,一旦坏死,周围的脑组织无法替代其功能。这种情况下,即使影像学上的受累程度很轻,患者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这和一般意义上的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症状上没有太大区别。

具体临床表现,临床上称为腔隙综合征,是一组由腔隙性脑梗死引发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各种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及其组合。

纯运动性轻偏瘫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对侧肢体轻偏瘫,不会影响感觉、视觉和皮质功能,也不会出现共济失调。

纯感觉性卒中,即偏身感觉丧失,并伴有麻木、烧灼、蚁行感等异常感觉。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灶对侧的轻偏瘫和共济失调。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构音障碍和精细动作笨拙。

感觉运动综合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与轻偏瘫共存。

手-口综合征,表现为以口周为中心,出现半侧面部和同侧上肢远端(手部最明显)感觉障碍,无运动受累。

面舌综合征,表现为下半面部及舌的轻偏瘫,伴有不同程度构音障碍,无失语。等等。

当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时,会导致腔隙状态的出现。长期反复累及可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如认知功能下降、双侧锥体束征等。

总结一下,绝大多数患者并不出现临床症状,通常体检时发现,但颅内某个地方反复出现缺血性坏死,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合并有大面积脑梗死时,后期可能会出现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

那么,腔隙性脑梗死如何诊断?

磁共振成像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成像方法。由于磁共振具有高空间分辨力和优良的组织对比度,以及在显示脑干和小脑病灶方面的独特能力,并能够检测到更微小的病灶,这使得它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那么,腔隙性脑梗死如何进行相关治疗呢?

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和管理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治疗方案类似,因为它们的发病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和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糖尿病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脂质代谢异常,促进胆固醇合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尿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脂血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使血浆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积极控制高脂血症也是预防和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保证睡眠、持续良好情绪、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都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应积极进行二级预防,可加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管病变。

综合上述,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如果你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仅作科普宣传,不做疾病诊断与治疗。如有相关临床症状,医院正规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14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