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
老南京流传一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有个南京朋友转发了他妈妈的朋友圈截图,一边吐槽一边流口水:
“我妈肯定故意发的腌咸肉照片,就是想引诱我回家!”
他在上海工作,周末本不打算回家,最后愣是被一道腌肉勾了魂,买了高铁票就飞奔回南京。
人呐,大脑或许会忘记回乡的路,嘴巴却总能记得家里的美味。
最近看综艺《野生厨房》,一不小心被汪涵撒了一把狗粮。
汪涵笑着讲,有时候半夜,妻子杨乐乐会突然一脚把他踹醒,喉咙间隐约哼一句:“老公,我要吃你做的面。”
汪涵一听,就立马起身给她做一碗热乎乎的汤面。
结婚11年,两个最亲密的人慢慢磨合出了最熟悉的口味。
嘴上命令你做饭给我吃,心里想说的是:我早就习惯了你在身边,你做的饭才有家的味道。
结婚之后,汪涵就“变”了。
婚前,他是芒果台的主持一把手,演过电影电视剧,出过书,发过唱片。
婚后,除了专心做好主持的老本行,他几乎把全部心思都扑到了家庭上。
凭汪涵的热度、口碑、专业性,开拓其他事业不成问题,也能赚更多外快,但他不想接戏。
不是懒,也不是不爱财,而是太珍惜:
“拍戏挺耗时的。我现在45岁,孩子5岁,我不能错过他的成长。我的父母亲心脏搭桥、左眼失明,他们平平安安到八九十岁,这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人到中年,就不敢像年轻时那么拼命和造次了。
过去勤勤恳恳奋斗了十多年,求的就是余生有时间、有底气去陪伴最亲近的家人。
总有人说来日方长,后会有期。真相却是“吃一顿少一顿,见一面少一面”。
最耽搁不起的,就是每一次和家人相伴的机会。
岁月不饶人。残酷的是,没人能预见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
前不久,杜江爆料霍思燕“最讨厌的食物”上了热搜。
所有人都知道霍思燕香蕉“过敏”,却没有人知道背后那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原来霍思燕19岁拍戏时,母亲意外去世了。等她赶回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母亲的遗像,和遗像下摆放的一把香蕉。
从此,甜糯可口的香蕉,成了她一辈子都治不好的过敏源。
有一期节目,魏大勋送给霍思燕一个香蕉造型的玩偶,霍思燕嘴上说着“香蕉的玩具还能接受”,脸上却明显表示出不适和难堪。
杜江透露,霍思燕一见到香蕉就呼吸困难,满脸涨红,流泪流鼻涕,仿佛中了毒。
人这一辈子,不怕艰难困苦,却怕夹杂遗憾的回忆。
20年前这段悲伤过往,成了霍思燕永远的心病。
其实跟她相比,很多人幸运得多。
东北网红姥姥,总在棉衣里藏热乎的吃食(包子、臭豆腐、茶叶蛋...),步履蹒跚也要亲手塞到孙子手里,惹得网友纷纷陷入“回忆杀”。
抖音上27万赞的视频,孙女只随口在电话里说了一句:“姥爷,我想吃腊肠。”
一辈子省吃俭用的老人大手一挥,豪掷块灌腊肠,整整齐齐码了一院,孙女推开家门,兴奋地跳起来。
只要还有机会感受家的味道,拥抱家人的爱,就该珍惜当下,尽力不留遗憾。
你多久没坐上家里的饭桌,吃一顿妈妈做的饭了?
探探发布的《都市异乡青年调查报告》显示,近60%年轻人,一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于10天。
有人背井离乡,创业路上跌跌撞撞,痴心不改,只为实现最初的梦想;
有人形单影只,在大城市苦苦打拼,熬夜加班中赏味都市繁华与霓虹。
若不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谁又愿意离开家乡,单打独斗,受了挫也只报喜不报忧?
海洋、梁亚男、陈昂,就是在大城市里忙碌奔走的三位普通青年。
三个人中,少则半年没回家,多则两年没见父母一面。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家的路太远,只能靠家乡的味道,慰藉疲惫的灵魂。
海洋,东北人,歌手在东北,酸菜油渣饺子是寒冬的标配。
厚实的积雪快堆到门口的时候,全家人就会围坐起来包饺子。
酸菜剁碎,加入焦香的猪油渣,搅拌均匀,就是口感最丰盈的饺子馅儿。
“又酥又香又脆,满嘴流油的感觉,太香了!”
27岁开始北漂后,冬天成了最难熬的季节。
倒不是冷,是偌大的京城找不到一家餐馆,有和妈妈包的一模一样的饺子。
梁亚男,河北人,创业者亚男的公司已经开到了第二家。业务繁忙,根本抽不出身回家。
亚男表达想家的方式是给爸妈买礼物。可是有一次,妈妈叹气:“东西收到了,可你人没回来...”
亚男的心沉了一下。
爸妈根本不需要什么昂贵精致的礼物,他们最想要的,不过是看女儿一眼,抱女儿一下。
亚男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带鱼。于是,每逢回家和出门,妈妈总会准备一道红烧带鱼迎接或送别她。
陈昂,山东人,快递员北漂8年,今年双十一的快递尤其多。
去卫生间的路上,陈昂一个踉跄,脑袋砸在马桶盖上,头破血流,在卫生间昏昏沉沉睡了一宿。
干快递之前,陈昂在老家做过装修,开过饭店,卖过西瓜。
为了多赚点钱,他跟妻子商量,女人留下照顾孩子和生病的老人,男人出去打拼。
每次回家,妻子都大清早买来新鲜的菜,一天三顿不重样,细心款待他的胃。
尤其是那道地锅鸡,堪称一绝。那是陈昂北漂的最大动力。
三位神秘大厨拿出看家本领,希望能还原海洋、亚男、陈昂记忆中的家味。
“这饺子眼熟呢?”
“这个土豆块是我家里的那种切法”
“这个带鱼像家里的味道,就是偏咸”
家的味道真的能被复制吗?
谜底揭晓:还原出家味的不是高级厨师,而是他们最熟悉的家人。
数据显示,61.4%的年轻人会主动点外卖来召唤“妈妈菜”的味道。
可再贵的外卖都无法吃出家的味道,再好的厨子也做不出“妈妈菜”同款。
我们挑剔的并不是厨师的手艺,而是家的味道实在无法代替。
人间至味是家味,家人团聚,家才圆满。
碧桂园这支触动人心的短片,让我想起奥斯卡获奖电影—《料理鼠王》。
老鼠雷米有一个厨师梦,烹饪的天赋加上不懈的坚持,雷米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理解。
在厨神餐厅,雷米接到任务,要给苛刻的顶级美食评论家伊古做一道新菜。
店里那些招牌菜,都打动不了伊古的胃。雷米决定做一道简简单单的“普罗旺斯烩菜”。
伊古尝了第一口,思绪就闪回童年。
小时候放学回家,妈妈端上热气腾腾的炖菜,摸摸他的小脸,看他大口吃下,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那个高冷又挑剔的美食家,被家的味道融化,从此变得柔软。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