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冠心病患者通过运动也可以得到康复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分享过一个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46岁中年男性,于年10月因“胸闷痛10天”入院,患者多于凌晨或日常活动时发作心绞痛,每次发作口服“速效救心丹”10min后缓解,这位患者有心脏猝死的家族史。

同时吸烟史20年,约50-60支/天,有极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该患者被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可见缺血表现,暂时没有心肌坏死迹象,但任由其进一步发展,仍有进一步恶化风险,因此医生在患者入院后建议其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必要时放置支架或外科心脏搭桥。

但患者拒绝,要求药物保守治疗。

这样“不听话”的患者在国内还是很多的,对于这类患者,心内科医生会多次进行沟通,反复告知药物保守治疗的风险,若患者仍拒绝手术,医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会建议患者出院,定期门诊复诊。

但这位患者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出院“一走了之”,医生也并没有任由其“责任自负”、“听天由命”,在严格药物保守治疗、戒烟、心理疏导等基础上,该患者接受了规范的心脏运动康复治疗。

患者从不稳定心绞痛转变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关键措施便是运动康复训练。医生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开始做运动评估和个体化运动方案,尤其是有氧运动方案。经过7个月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未再发心绞痛,开始从事重体力劳动,重新恢复工作,回归了社会。医生复查冠脉CT提示原有血管狭窄的远端有侧枝循环形成。

这是一例专业、规范、有效的冠心病运动康复案例,若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将很大程度改善目前冠心病患者(无论接受手术与否)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其中冠心病万,仅年接受冠脉介入支架手术的患者就达到了75万,年有望超过万,但对于万冠心病人群而言,接受规范的手术、药物治疗的患者仍不到10%,意味着仍有大量患者时刻暴露在冠心病的威胁当中。

同时,那些放了支架的患者也并非就一劳永逸,研究指出,其生活质量仍明显降低,约有1/3的人活动受限,1/3无法正常工作;不足1/2的人心理上出现抑郁、焦虑,甚至一部分患者停止性生活。

这些治疗虽然稳定了病情,但要进一步改善这些心脏功能仍需要辅助心脏康复,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少疾病复发、减少由于卧床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心脏康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经过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心脏康复可以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通过综合的医疗手段,包括常规的心血管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治疗、戒烟、睡眠及疼痛管理等方面,积极干预心脏疾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和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

但是,心血管病的运动治疗要始终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保证安全性、科学性及有效性,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因此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是整个康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估患者病情、肢体功能、肌力、营养状态、运动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内容,从而帮助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因此评估是心脏康复工作开展的基础。

广医院心血管病科拥有先进的评估设备——无创心排,可以对患者进行无创伤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静态可直观快捷的评估患者心功能状况,了解心脏排血量情况,亦可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了解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我们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运动方式根据患者健康程度和平时运动习惯选择

▲抗阻力量训练,主要是肌肉群的锻炼,提高肌肉力量。

▲液体阻力器械

▲弹力带抗阻训练

▲体外反搏治疗

▲中医养生操、中药熏足、腕踝针等中医特色治疗。

通过心脏康复的治疗过程,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生存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时间延长或苟延残喘地活着,而是通过减少残障率,使人们获得继续工作、创造价值、体现自我的心理满足。

广医院心血管病科心脏康复室愿为您的心脏、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END-

往期回顾:

国医大师邓铁涛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以此悼念!

年,医生最不希望你做的一件事,朋友圈都火了!

如果你身处焦虑,请这样突围!

肩部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也许是这里出了问题!

百岁寿星大调查,只有一个共性,不是饮食,不是运动,而是。。。

有种幸福叫:另一半是学中医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养生深圳原创,作者心血管病科刘迪继,版权归养生深圳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长按解锁获取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广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12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