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万人,就有92位死于冠心病您还不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根部分出的供给和营养心肌本身的动脉,一般分为左、右冠状动脉两大支,分布在左右心室及心房的心肌上。如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就会使相应供血的心肌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突然,常常使人听而生畏。

正确认识冠心病,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及时发现、认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有2.9亿,其中心肌梗死病人有万。

冠心病的类型

1.心绞痛型冠心病: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它的胸痛常为短暂的、压迫性胸闷或烧灼感,疼痛可延伸至颈部及手臂。

2.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表现为严重持久的胸痛、气促、出汗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悸等。

3.猝死型冠心病:

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4.无症状型冠心病:

病人无临床症状,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病人多属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显示心肌缺血表现。

5.缺血型心肌病型冠心病:

主要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征兆

昏倒

昏厥,是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的后果。常见的原因有不正常的姿势引起,或者药物引起的昏昏欲睡。还有一个更严重的根源是,心跳骤减、心跳加快或者主动脉撕裂等的瓣膜疾病,也可能是导致昏厥的原因。偶发性的一次昏倒,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但如果一段时间内,持续晕厥或晕倒,伴随有上述的其他症状,就应考虑是否由心脏病引起。

疲惫

许多人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疲惫状态,顶多认为是晚上没休息好,哪可能联想到心脏问题。事实上,心脏病引起的疲惫,程度跟普通的累不一样。疲劳感十分浓烈,就好像是感冒了一般疲软无力,甚至到了爬个楼都可能晕倒的程度。

上背部压力大

通常,多数心脏病患者都会向医生描述一个相同的症状:老感觉胸前压力很大,如同一头大象坐在胸前。按照医生的说法,除了胸前会有压迫感,心脏病患者上背部有时也会产生一样的压力。后背疼是心脏病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心肌梗塞,更容易引起背部疼痛、胸闷、恶心的问题。

冠心病的防治

1.自我评估、明确风险

首先要评估自身有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等,我们要积极预防。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贯穿始终,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三多三少”,多吃新鲜水果、粗粮、豆制品、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植物油等。“三少”,即少脂、少食、少盐。

3.坚持用药,控制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聚集、管好胆固醇、降压降糖达标。

冠心病的药物

1、降脂药

他汀类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稳定斑块、不出现心肌梗死,是防事件的关键。在控制饮食基础上,积极的长期应用他汀药物,可减少20~30%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减少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显著减少冠心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服用,使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至2.60mmol/L以下,对极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强化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使LDL-C降至2.07mmol/L以下。

2、抗血小板制剂

血小板是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元凶”,阿司匹林是目前二级预防效果最佳的抗血小板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可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MI和心血管性死亡危险,对胃肠道副作用小,价廉易得,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服用。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应用者,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可使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降低30~50%,大大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保险系数,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药物剂量以能使静息心率维持在50~60次/分的靶目标水平为益。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急性心梗的左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确切预防效果,ACEI可帮助减少斑块和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延缓AS进展,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等患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疗效已经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ACEI治疗能显著降低无心衰及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总死亡率。

5、钙拮抗剂

对心绞痛治疗效果卓著,在二级预防方面,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因疗效可持续24小时而经常优于长效硝酸酯,对伴有高血压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显著的治疗效益,能使主要效益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新发生的心力衰竭、致残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重建治疗)的发生率降低13%。特别适用于那些伴有靶器官损害,如冠状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有一箭双雕的效益。它还能预防心力衰竭。

6、硝酸酯类药物

常用的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有较可靠的防治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硝酸异山梨酯作用的持续时间为4~5h,故以每日3~4次口服为妥,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日2次给药。若白天和夜间或清晨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6h给药1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临床上通过保持每日适当的“无硝酸酯效应间歇期”来避免发生耐药性,普通剂型应采用“偏心给药”法,或者选择更优的制剂如缓释5-单硝酸异山梨酯(依姆多)等。

7、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冠心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如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麝香保心丸等药,具有降血脂、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

8、复合维生素

主要包括B类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和叶酸等。研究已证实,高半胱氨酸血症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补充VB6、VB12、叶酸等维生素,可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半胱氨酸的代谢,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

9、备用急救药物

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一旦冠心病急性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

冠心病猝死的急救

当发生冠心病猝死时,在向急救中心呼救的同时,应立即把患者仰卧在木板上,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抢救办法。

心肺复苏不能随意停止,要坚持到救护车到达为止,及时把急救的“接力棒”传给随车医生,这样可以加大猝死患者的存活率。

冠心病的饮食

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遗传史、年龄、性别等。因此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8、禁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收看更多为老人量身定制的内容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沈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1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