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805/4440912.html
本期作者简介
王邵梅,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硕士,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及相关研究。发表SCI科研论文2篇,参与多项省级课题与国家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林敬阳,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硕士,中国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医院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浙江皓悦慈善基金会理事。善于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和危重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顽固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症。年赴日本访问学习冠脉介入治疗。目前主攻方向为冠脉介入治疗,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年2月作为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医院医院,并担任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医疗组组长。目前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浙江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承担和参与多项临床研究。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臂间血压差异(IAD)是普遍存在的,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如果臂间血压差异≥10mmHg可作为异常的标准。有研究发现,臂间收缩期血压差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有研究将臂间血压差异≥15mmHg作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分段节点。近日,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全球24项研究,包括来自欧洲、美国、非洲和亚洲名参与者,建立了手臂间血压差-个体参与者数据(Interpress-IPD)合作,进行第一次国际IPD荟萃分析,以检查收缩期IAD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关联;开发和验证纳入IAD的新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确定IAD是否预测现有心血管风险评分之外的额外风险。主要结果:1、全因死亡风险分析,使用来自这些队列(名参与者)的所有可用数据作为派生数据集收缩期,IAD是具有基线收缩压、年龄、性别、种族、当前吸烟、总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状态的死亡率(HR,每5mmHg为1.05[1.02-1.07];Table1)。每个风险组的风险曲线显示了派生和验证队列之间的良好重叠以及组之间的良好分离(Figure1)。使用上述模型和所有可用的数据,以1mmHg为增量的二分法IAD截止值表明,从≥5mmHg上升的IAD全因死亡风险增加(IAD≥5mmHg的HR:1.07[95%CI,1.01-1.14];I2=0%;23项研究,名参与者;Figure2)。血压差每增加5mmHg,未来全因死亡率增加5%。图1、Kaplan-Meier图比较了对应于10%和20%10年风险阈值的3个风险组的推导和验证队列的全因死亡率。
图2、全校正模型中臂间收缩期差值的全因死亡风险比。
2、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心血管风险建模的派生数据集包括18项研究(名具有完整病例数据的参与者)。最终的模型包括收缩期IAD(HR,1.06[95%CI,1.02-1.11]每5mmHg),除总胆固醇外,与全因死亡率模型相同的系数(Table2)。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Framingham或QRISK2风险评分进行调整后的10年内,收缩期IADs仍然与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IAD≥10mmHg的增加风险比(HR)为1.2至1.4,再将分析限制在符合年龄条件且有3个风险评分(40-79岁)的队列之后,得分之间的HRs差异最小(Table3)。臂间血压差异越大,动脉狭窄或变硬进而面临更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血压差每增加5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6%。同时,即使在没有既往疾病的人群中,臂间收缩压差异每增加5mmHg,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增加4%。结论:这项荟萃分析发现,臂间血压差异越大,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大,死亡率也越高。从10mmHg开始,就已经有明显的额外的心血管风险。测量臂间血压差异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之江心学评述:这是第一个报告和建模与收缩型IAD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致命或非致命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国际IPD荟萃分析,且开发并验证了纳入IAD的模型。证明在调整了3种当前使用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评分之后,臂间血压差异也与心血管事件的较高风险相关。IAD≥5mmHg的人的死亡率高于IAD5mmHg的人。在给定的10年全因死亡率和特定风险下,IAD每增加1mmHg会导致10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以及10年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2%。这些前瞻性发现基于一对BP测量值,这是最容易获得的测量IAD的手段,因此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直接相关。指南建议在评估人们的高血压时应检查双臂的血压,但被普遍忽略。该研究表明,IAD识别出Framingham或QRISK2评分以外的其他心血管风险。这可以为个体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Clark,C.E.etal.AssociationsBetweenSystolicInterarmDifferencesinBloodPressureandCardiovascularDisease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