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向大家介绍了冠心病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冠心病?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积极预防呢?本期内容将向大家介绍冠心病的几大危险因素以及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易导致冠心病的几大因素。根据是否可以进行控制,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分别为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改变因素
不可改变因素
生理生化因素
高血压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个人史
基因
血脂异常
超重/肥胖
高血糖/糖尿病
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
过量饮酒
不合理饮食
缺少活动
睡眠不足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
性格急躁
大量临床证据(《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表明,通过控制以上可改变高危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危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并降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次狭窄的几率。而冠心病的预防措施中,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则属于简单易行、适合所有患者的方法。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冠心病的预防措施。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可以将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级预防,针对还没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主要目的为减少高危人群冠心病发生率;一类为二级预防,针对已经发生冠心病的患者,主要目的为预防血管再次狭窄和病情加重。
一级预防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的方法,控制高危因素,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发生的作用。主要方法为: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合理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低能量、高维生素以及高纤维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悦,缓解精神压力;戒烟限酒等。
二级预防针对已经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往往需要积极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或植入冠脉支架,从而疏通血管。虽然经过手术治疗,堵塞的血管得以可通,但是冠状动脉硬化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疾病,血管狭窄往往在冠状动脉多处发生。因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往往包含一级预防的方法。除此之外,所有二级预防的患者还应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支架植入后再次发生狭窄,并遵医嘱按时服药,医院进行检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阅读。本文仅为冠心病相关学术科普,不涉及美敦力产品/服务推广。如若涉及具体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的,医院就诊,寻求专业意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