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上游是多重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必须从上游抓起,从源头治理,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基本点。贫穷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不会得这种病,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心血管病就罕见。
年在 期间,美国医学界公布的论文证实,对临床并没有冠心病表现的战死的美国士兵的尸检研究发现,相当多的死者心脏已有冠状动脉的早期病变,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0余岁。年,对越南战争中战死的美国士兵的尸体又进行了此方面的重复研究,此时尸检的士兵的平均年龄为22岁。令人吃惊的是,12年过去,冠状动脉阻塞的征象上升至55%。当年对 中战死的中国和朝鲜士兵的尸体解剖结果却恰恰相反,他们的冠状动脉壁光滑,没有明显的硬化斑块,真是“一尘不染”。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士兵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实,这些美国士兵的血管病变早在童年时期就已启动了,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20岁以前因车祸死亡的美国青少年在无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近20%已有了血管的轻度脂纹或斑块。日本青少年的糖尿病患病率剧增,并且18岁前青少年中糖尿病患者中80%为原本是成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
现在,我国的青少年正在重蹈美国大兵几十年前的覆辙,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风行,以车代步、看电视、玩电脑上网、足不出户,结果肥胖、超重十分常见。三四十岁的人患心肌梗死不罕见,已占了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最近8年在城市中升高了53.4%,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接近亿人民币。
那么,究竟是什么才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呢?其实,那些累积得不那么严重、阻塞不到50%动脉的硬化斑,反倒常常是导致心脏病发的主因。为什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容易罹患心脏病,但许多其他国家的人相对而言却安然无恙?答案很简单:死亡,是生活方式造成的!
但是,会不会是基因作祟,导致某个族群比较容易罹患心脏病呢?其实实情并非如此,从一群遗传基因相同的人身上,就能看出饮食与疾病的关联,也差不多和上述情形类似。此外,烟瘾也不是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因为日本男性可能是全球 抽烟的人,但是发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情形仍比日裔美籍人士低。
应对上述情况的“法宝”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现在不少中青年人进门找电梯,出门就打的(士),以车代步。不少青少年上网,看电视,足不出户。“白骨精”们常常白日忙工作,下班忙应酬,顿顿吃得超标,喝酒喝过量。一些人即使买了健身卡,也天天埋怨太忙,没时间锻炼。
怎么办?快走作为有氧运动的最简便方式可以调节心肺功能。如果你能每日坚持,有助于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研究早已表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不活动又吃得过多,可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甚至糖尿病,而以上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每周以中等以上程度快步行走最少5天,每天应在30-60分钟。即使中等程度的快走也能产生短期或长期的益处。
为了减轻体重,你可以适度控制热量摄入而增加运动量。除了有助于控制体重,快走还可以协助戒烟、控制血压和升高HDL-C水平。除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规律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你精力充沛和容光焕发。
需要提醒的是,在制订快走锻炼计划之前,要仔细考虑有无以下情况:
(1)胸骨后、左前胸、颈部、肩部或上臂经常有疼痛感觉,特别是在体力活动时。
(2)有过晕厥或近似晕厥。
(3)稍事活动即感气短、呼吸困难。
(4)因为高血压或心脏病正在服用药物。
(5)有骨或关节的疾病。
(6)已是中年或老年,平时不爱活动,而现在计划进行较剧烈的快走锻炼。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那么在开始实施快走计划之前应咨询一下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快走。
健康小问题,身体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