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新闻综合广播《乐享健康》节目,今天邀请专家于艳芬,和你聊聊“冠心病的一些事”......
点击上方收听节目音频受访专家:于艳芬
于艳芬,主治医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在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近20年,在单位卫生监测科从事居民合理膳食指导、营养知识宣教、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在年参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工作。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症状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下颌、手臂、后背及上腹部。发作的其他症状可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而死亡。
二、冠心病分型和临床症状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肌缺血却没有心绞痛发作。
2.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
3.心肌梗塞型: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4.缺血性心肌病型:即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这种分法已经比较老了,现在新的分型方法就是:稳定型的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症两种。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数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也就是原来我们说的: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这两种类型。
三、哪些人易患冠心病?
1.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但是,由于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相关。冠心病已经悄然向年轻人转移,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2.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
3.饮食: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4.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5.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6.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7.体力活动少、脑力劳动多、经常有紧迫感的职业,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的比率较高。
8.高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高
9.其他,如精神压力等。
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包括年龄、性别,这些因素我们没法去控制的。另外一些因素是可控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包括肥胖、抽烟,这些因素都是可控的。这些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四、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可能是冠心病的征兆,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左肩臂痛或酸沉、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平卧时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活动耐量增加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心慌,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五、冠心病病人在春季中要注意什么?
气候变化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春季冠心病高发,预防是关键,春季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早晚温差大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春季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心脏专科检查治疗;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但遇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
(5)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六、有关冠心病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老百姓都认为冠心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和年轻人比较遥远。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现在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年轻的十几岁、二十几岁,现在80、90后都成主力军了。
第二个误区:忽视胸痛的信号,因为往往在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的时候,出现的胸闷、胸疼的症状,很快能缓解,所以就没有及时去就诊,忽视了这种信号。其实这种信号一旦出现了,发生了明显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否则往往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第三个误区:老百姓认为的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正常了,指标正常了,这些药我就可以停了。其实不是,往往测量指标正常,就是因为在药物的控制下才正常的,药物一停指标就又升高了。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
第四个误区:有一些冠心病的病人,放过支架了,搭过桥了,这些病人就觉得我放过支架,搭过桥万事大吉了,冠心病已经完全好了。其实说这个病好了,我们说的是临床治愈,并不是说这个病完全的去掉了,所以做好支架或者搭完桥之后的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
■编辑:张扬
■编审:九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