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后,我的血检报告怎么变了

Hello大家好,好久不见的低碳水入门指南又来啦!

相信很多小伙伴执行低碳水饮食后,都觉得身体状态更好。在我们后台也经常看到读者留言:偏头痛好了、多囊治好了、食欲控制住了、瘦了好几斤、血糖控制了...

当大家很兴奋地想去检查一下,确认不是自己的错觉,收到血检报告后,反应却是:

怎么会出现...红字?还不只一个?

所以,今天就针对大家经常出现的5种红:胆固醇高、LDL高、HDL高、尿酸高、胆红素高,一个个讲解明白。

内容比较复杂,建议大家先「收藏」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复习一下。

01

总胆固醇

关于胆固醇的辟谣文章,前阵子写了好几篇,这部分综合了之前写过的文章,另外补充一些知识。很熟悉的老同学可以视情况跳过。

胆固醇是什么?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合成胆汁酸

当我们摄入脂肪时,肝脏会动用胆汁酸将脂肪分解成小颗粒,让小肠里的脂肪酶可以作用。85%-95%的胆汁会被回收,但仍有5%-15%被排出体外,这时候肝脏就需要拿胆固醇来合成胆汁酸。

构成细胞膜

所有动物的细胞都有一层细胞膜,而这层膜有20%由胆固醇组成。缺乏胆固醇,细胞膜会变“脆”、易破。

合成激素

类固醇激素——包括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雌激素的一种)及维生素D等的前体,正是胆固醇。没有胆固醇,这些激素都无法被制造。

胆固醇,与饮食几乎无关

吃什么饮食会影响人体的胆固醇?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NO,这个概念在年代就被安塞·基斯推翻。当他喂食老鼠、兔子、狗以及人类胆固醇后,发现兔子体内胆固醇升高%,但人类吃下mg的胆固醇,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还是几乎不动。

mg的胆固醇,相当于15颗鸡蛋。在鸡蛋一文中,我们也提到北大研究、哈佛研究及其他12篇长达4周以上的实验证实,从饮食中摄入胆固醇,对体内胆固醇的影响不大。

因为人体有自行调节胆固醇的机制,而且,我们体内80%的胆固醇其实都是身体制造,只有20%来自食物摄入。

总胆固醇与心脏病?

大家对于胆固醇的担忧,起始于医生发现心脏病死者的血管壁上有一层胆固醇。所以许多科学家立刻作出假设:只要我们降低所有人血中的胆固醇,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后,这个假说逐渐被推翻。在饱和脂肪骗局一文中,我们就曾提到安塞·基斯的随机试验研究。

这项研究做了整整5年,结果发现,吃不饱和脂肪的小组,血清胆固醇比较低,但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摄入饱和脂肪的小组没有差异,而且死亡率居然更高。

另一个长达30年的佛莱明汉心脏病研究发现,心脏病发的人群中,胆固醇很正常。这个研究因为不符合原先预期,最终计划中止。

经过这么多年科学验证,越来越多医生相信,血清总胆固醇高,不会导致心脏病。

结论:如果低碳水后总胆固醇升高,别担心,这跟心脏病风险无关。很在意的话,多吃蔬菜、冷压初榨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胆固醇。

02

HDL,LDL,好坏胆固醇?

在总胆固醇与心脏病的研究结果不理想后,科学家们开始把焦点转移到低密度脂蛋白(LDL)身上,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

事实上,把LDL说成坏胆固醇并不正确。LDL是一种载脂蛋白,负责将不溶于水的脂肪和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血管,再送到各个细胞里。

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的“好胆固醇”则刚好相反,HDL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让胆固醇不会在血管中停留。

除了LDL和HDL,人体还有乳糜微粒、VLDL、IDL三种载脂蛋白。而LDL,其实是从IDL转化来的,IDL又是从VLDL转化而来。

相当复杂的「载脂蛋白」运输途径

既然LDL会把胆固醇带到血管里,那只要降低LDL,就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沉积,并预防心脏病发生了吧?很可惜,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这个假说也不正确。

年,一项针对,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因冠心病发作入院的患者中,将近50%的人LDL水平正常或偏低。

LDL值之所以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主要有2个原因:

①LDL是计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

血检报告中收到的LDL值,其实是通过Friedewald法则「计算」出来的,前提假设了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的比例在每个人身上都相同,但我们都知道,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②LDL还有分大、小类型:

Austin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LDL的形状是小而密的形态,才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小而密的LDL还常伴随着高胰岛素血症。

通过电泳法可以将两种LDL分离,不过由于分离的费用很高,在临床上很难普及,所以大部分的血检报告都没有这种检测。

低碳水饮食与LDL

如果你了解脂肪的代谢过程,就会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只是很尽责地完成自己本份工作,根本没有好坏之分。

在生物黑客靠吃脂肪降LDL一文中,我们详细解释过,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一艘载着能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船,通过血液,将能量和胆固醇传送给脂质细胞与肌肉。

LDL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

开始低碳水饮食之后,由于没有"糖"作为能量来源,我们需要靠更多"脂肪"供应能量,脂肪又不像糖能溶于水,身体只好派出更多艘船来运货。

LDL小船不小心丢了胆固醇在血管的海里,不要紧,只要有回程的船——HDL拾起就好。低碳水饮食后,HDL也会跟着升高,只要LDL:HDL3:1,就不用过于担忧。

03

与冠心病更相关的Apo-B

与心血管疾病更相关的,其实是LDL中的结构蛋白Apo-B。

瑞典大型研究曾追踪了17万人,长达65个月,结果发现不论LDL高低,血清Apo-B浓度更能预测心肌梗塞的几率。随着研究更加深入,越来越多学者相信Apo-B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加拿大心血管协会也建议将Apo-B值设在90mg/dL以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预防性心脏病专家SethMartin也认为,应该将Apo-B列入冠心病风险测量。

Apo-B应该怎么测量呢?医院都没有提供这项检测项目,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个比值:

当甘油三酯÷HDL3.5时

就代表Apo-B值很可能过高,可以去做更详细的检测。

结论:虽然低脂饮食可以降低LDL,但是只有低碳水饮食才能改善甘油三酯与HDL的比值,所以就目前科学研究成果来看,低碳水饮食才是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饮食。

如果有医生持续告诉你LDL的重要性,他讲的可能还是20年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

04

尿酸与痛风

讲完胆固醇,接着讲尿酸与痛风。

痛风是怎么来的呢?当身体里的嘌呤经过代谢后,会形成尿酸,排不出去的尿酸会积累在身体里,一旦与盐晶体结合,沉淀在关节里,引起发炎反应,产生剧烈疼痛,这种症状就是痛风。

痛风经常发生在大拇指上,也可能发送在脚跟、膝盖、手腕、手指头。

一般来说,男性的痛风发作率是女性的3倍以上。

很多人担心:

“低碳水饮食吃那么多肉,摄入那么多嘌呤,会不会导致痛风?”

呃...其实不会。野兽生活曾经撰文详细解释——高尿酸与高嘌呤食物摄入的关连性不高。这是因为,人每天从饮食中摄入的嘌呤,代谢出的尿酸大概只占总量的20-30%。

那剩下的80%从哪儿来?嘌呤,其实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DNA、RNA都由嘌呤组成。作为能量来源的三磷酸腺苷(ATP),其学名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也是由嘌呤组成。

人体每天新陈代谢,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后,就会产生嘌呤,经代谢后变成尿酸,占人体尿酸的大部分。

低嘌呤饮食

曾经有学者研究低嘌呤饮食是否能改善痛风症状,结果发现效果微乎其微。

如果痛风真的是因为吃太多肉,就不会有素食者痛风的新闻了。

痛风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肾脏代谢出了问题,无法排出身体多余的尿酸。

-肥胖(原因不明)

-大量饮酒(大量细胞凋亡)

-过度饥饿(大量消耗ATP)

-过量运动(大量消耗ATP)

-喝太多含糖饮料(损伤线粒体,大量细胞凋亡)

都比吃高嘌呤食物,更能增加痛风发生的可能性。

低碳水与尿酸

但是,低碳水或生酮饮食初期,确实可能会出现尿酸水平上升的情况。

在低碳水饮食初期,由于身体还不会利用酮体,多余的酮体以尿液形式排出,而肾脏同时也需要排出尿酸,两者形成竞争关系。

肾脏的排出工作量一下子增加,导致部分尿酸排不出去,出现尿酸升高、尿酮增多情形。

幸好,生酮饮食专家StevePhinney,观察超过2个执行生酮饮食的案例,发现经过6-12周后,尿酸会逐渐恢复原先水平,甚至在4-6个月的时候,比原先尿酸水平更低。

另外一个原因是,低碳水初期身体还不习惯使用酮体,这时候可能会分解身体的蛋白质作为能量,而这个过程中会让身体多制造一些尿酸。

而随着身体越来越懂得利用酮体,还有当我们逐渐懂得调控每天最适合的脂肪量后,就不会有“多余的酮体”流出体外,也不会给肾脏“多余的负担”,这时候尿酸水平恢复正常。

生酮饮食,缓解痛风疼痛

而且,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生酮饮食能改善痛风疼痛感。

痛风是怎么引起疼痛的?在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的协助下,免疫传感器NLRP3发炎体会激活IL-1B促炎细胞因子,这种促炎因子会造成身体疼痛、发烧、关节损伤。

耶鲁大学医学系、专攻比较医学和免疫生物学的VishwaDixit教授发现,生酮饮食里的其中一种酮体「β-羟基丁酸」(BHB),能够抑制免疫传感器NLRP3发炎体,减轻盐晶体沉淀型痛风的症状。

而且,β-羟基丁酸还能抑制人类及老鼠身上的IL-1B促炎细胞因子。

未来,酮体可能会被当作痛风的治疗处方。

结论:低碳水、生酮后的尿酸升高只是身体还不懂得利用酮体的现象,这种状况会随着时间改善。可以多喝咖啡、补充维生素C,改善尿酸过高问题。

05

胆红素

讲完痛风,接着来讲许多读者提到的胆红素。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排出的胆红素能让尿液变黄,让粪便呈现黑褐色。

胆红素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红血球死亡过快。有些人天生红血球存活的时间就比一般人短,主要是肝脏细胞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A1)含量较少,或作用能力不足,使血清中的未结合型胆红素清除速率较差。

这种疾病被称为吉伯特式症候群,一般没有症状,大多在血检中发现。

如果你胆红素过高,可能是吉尔伯特症候群。另外,长时间的饥饿与运动,也会使胆红素升高。某些女生在月经期间胆红素也比较高。甚至有的人的胆红素,会在季节变动时升高。

总之,胆红素的值经常上下波动。

不用担心,胆红素过高也不需要任何治疗,因为对健康无害,也与肝脏健康无关。

胆红素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但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胆红素还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增强身体抗氧化能力。胆红素有抗发炎的效果,而且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血清胆红素与多种疾病呈现负相关:

Schwertner等人发现,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呈现负相关;

HanSS等人发现,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呈现负相关;

Cheriyath等人发现,血清胆红素每增加10μmol/L,糖尿病风险就下降26%;

Lin等人发现,血清胆红素与新陈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呈现负相关。

结论:如果胆红素升高,不必太担心,反而说明罹患糖尿病、新陈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下降。

06

结尾

在这一期里,给大家讲解了低碳水饮食经常出现的血检异常现象。其实,大多数的异常数值都不需要过度担心,大家可以过几个月后,再去做一次血检,很可能数值就回到正常。

下一期,还会继续讲血检报告——主要是针对低碳水饮食后的改善部分,根据多个研究显示,低碳水以后,发炎指数、血糖、血甘油三酯都会大幅下降,入门篇会再一一告诉大家,这些数值下降,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好处。我们下周再见!

回复「入门」,看健康的饮食方式

扫描下方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s/6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