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CIF上,霍勇教授公布了年全年冠心病介入例数为,例。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我国得到救治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规范化的全程管理则显得愈发重要。为此,《门诊》杂志特邀医院钱菊英教授对冠心病的治疗现状以及全程的规范化治疗进行系统分析。
《门诊》:请您谈谈我国冠心病患者临床救治的现状。您认为我国目前ACS患者的救治体系有何不足,该如何改善?
钱菊英教授:总体来说,中国冠心病的治疗处于逐渐规范的过程。介入治疗的发展,是冠心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虽不能说治疗例数增加就是治疗水平的提高,但这也表明能得到有效救治或根据指南推荐来治疗的患者是增长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除了数量增加外,也应该注意到我们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包括适应证的掌握,患者的预后等。
ACS患者发病危急严重,其心肌总缺血时间、缺血范围、缺血面积、患者年龄与合并症状等自身情况都与预后有很大的关联。这些因素中我们能改进的就是总缺血时间,而且努力和不努力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从救治体系来看,我觉得缩短总缺血时间体现在三个方面:1.缩短患者发病到意识到需要去寻求有效救治的时间;2.医院的时间;3.医院内部流程,尽早予以处理。首先要加强宣教,希望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让公众认识到某些症状的出现,可能预示着他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尽早寻求有效的治疗,如有胸痛及时拨打等。另外,我们国家正努力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急救系统进行培训,希望在救护车上就能识别这些患者,并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目前看来,已有所成效,公众的认识在慢慢提高,急救系统也在逐步健全。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根据胸痛中心规范化的方案进行努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已有所提高,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有降低,但各个区域的发展可能还不太平衡。
《门诊》:患者的全程管理不仅包医院的院内治疗,还医院的后期随访。医院医院的认识理念可能有所不同。请您分享一下,现阶段该如何医院医院过渡时,其治疗策略的一致?
钱菊英教授:医院在分级诊疗中承担了不同的职能,但客观上,不同地区、医院在对指南的贯彻以及规范化诊疗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距。治疗策略的一致性要求进行同质化治疗,医院、医院得到的药物可能不一样,且各地区医保政策亦不尽相同,但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不代表治疗规范不一样。按照同质化治疗的要求,所用的药物可以各不相同,所起到的效果应该一致。医院,依据指南需要降血脂、降血压和抗血小板治疗,医院也给了非常规范化且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医院在诊疗过程中修改了策略,他汀药物被停了,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不规范,这样就没有同质化治疗,不能体现治疗策略的一致性。另外,若要保持治疗策略的一致性,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避免患者自己停药。事实上一医院,也未将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做好,导致了患者不规范用药,医院医师的规范化管理培训也要得到重视;我觉得国内各种学术会议的开展,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门诊》:据了解泰嘉75mg与25mg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国家开展一致性评价体现了国家提升国产药物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决心。请您分享一下,一致性评价能让患者获益的原因有哪些?
钱菊英教授:中国的一致性评价是很好的政策,一致性评价之前,泰嘉就已获得了临床上的认可,医院都在使用泰嘉,且使用率也不低。以往国内许多厂家并没有做很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此次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推广,给这些厂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仿制药都是我们国家批准的药物,为什么要做一致性评价呢?客观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仿制药临床效果都与原研药一致,通过一致性评价,可以消除部分医师或患者对仿制药质量与疗效的顾虑。抗血小板药对药物疗效要求非常高,一旦效果不能达到,患者的血栓事件就会增多,后果非常严重,所以一致性评价对患者十分重要。仿制药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而且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仿制药的价格与原研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还有降价的空间,最终可以惠及患者。国家需要平衡创新的需求与公众的利益,在专利期过后,推动仿制药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门诊》:随着公众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患者对预后的预期也越来越高,心脏康复显得尤为重要。葛均波院士也提出过精准心脏康复的概念,您对此有何见解?
钱菊英教授: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所谓的精准应该是指个体化治疗。心脏康复非常重要,有效的康复不仅能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恢复社会角色,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心脏康复的概念范围非常广,包括药物规范化使用的全程管理、运动康复、饮食管理和建议以及患者信心的重拾。运动康复除了平时健康的运动,还需要使用健身器材做康复操,以便实现功能的恢复。患者信心的重新树立,需要让患者认识到疾病发生的缘由、现处于什么阶段、该怎样配合医师进行管理、生活方式需做怎样的改变、怎样的运动能对心脏功能的维持和建立起到有效帮助。若患者的心脏功能很差,能进行多大的运动量,也需要医生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指导。葛均波院士提出的精准康复,是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患者的疾病不同,其心脏功能的状态也不一样,患者能耐受的运动量以及运动能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患者在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且康复过程中,每个人功能恢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心功能状态,有不同的康复期。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儿童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