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个心脏外科专家的演讲---《医学的疆与界》,主要是讲在健康方面不要只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后的康复。结合这个演讲,我也是有感而发来谈一谈冠心病的预防和保健(上次科普短文已经讲过了冠心病治疗后的随访和康复)。
何为医学的疆与界,一个完整的医学链条应该是由“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五个环节组成的,这五个环节就是医学的疆界。
很早以前的传统中医就已经提出了“上医治未病”,这就是在强调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作为现代医学的西医,在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同时,其实也并没有忽略疾病的预防保健环节,比如定期全身体检、重点脏器功能的随访复查等等。这说明在对待疾病的认识理念上,中西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态度其实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对这些医学理念的接受和认同。国家大力提倡的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战略是完全正确的,这种结合不仅仅是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结合、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更主要的是对待疾病的认识态度和解决方法的结合,是哲学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慢性病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头号威胁。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通过技术和服务手段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自主自律、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管理模式。这段政策性的文字表述是在提醒大家要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用科学的方式来防止慢性疾病。这段话很中肯,我在坐门诊的时候经常就会遇到一些患者不懂得控制体重、无节制的抽烟喝酒熬夜(不包括烫头,哈哈!)、不注重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还有不规范使用药物控制病情等等现象,看似生活的比较“洒脱、豪横”,其实用一句重话来讲,是对待健康、对待生命的无知。据专业研究机构报告,我们现在有健康方面知识的人群数量占比不到15%。举例说,血糖高了该怎么办?只能吃药、打胰岛素吗?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帮助降低血糖的。我们在预防疾病阶段投入1块钱,就可以节约在治疗阶段的十几甚至几十块钱。
回过来再以冠心病的防范为例,冠心病的病因有十多种,归纳起来可以是三个方面: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和性格特质因素。冠心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有些因素也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但是,有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改变的,比如饮食习惯、吸烟喝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运动量不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等。另外一个概念叫做“冠心病二级预防”,这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和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这种预防方式就包括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控制好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用药物干预的方式减轻和逆转血管的粥样硬化改变,达到防范目的。这里有一个口诀方便您的理解和记忆吧,那就是“有效药物、有效剂量、达到有效预防!”。
最后,还是用官方的统计数字来做一个结尾: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因此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就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排除在“疆界”之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