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超过/90mmHg,即可确诊高血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确诊后则需要治疗,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降压药常用的有五种,包括A、B、C、D等
A、ACEI、ARB类,这两类作用差不多,都可以在降压的同时起到对心、肾的保护作用,尤其适合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已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可改善预后。比如ACEI中的蒙诺,据说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而这两类药是唯一能够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的药物。但是,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酐(Cr)≥3mg/dl(μmol/L)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禁用。因为他们可能导致肾功能急剧下降。另外,ACEI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ARB。两类药物均有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可能,但少见。
B、β受体阻滞剂(最常用的是美托洛尔又叫倍他乐克)。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因为减慢心率,减少了心肌耗氧),可改善预后(但是起始剂量不能太大,否则可能加重心衰,因为本来心跳快是因为心脏每分钟泵出血量太少,为增加泵出血量而加快心率,如果强硬将心率降下来,心脏每分泵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必然会引起胸闷、气喘等心衰症状加重);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但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后超早期应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适合应用,应待病情平稳后再用。这类药物不能用于心率太慢的病人,另外这类药物有可能诱发哮喘,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病人慎用。
C、CCB。最常用于降压的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踝部水肿等。
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氢氯噻嗪)。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且随着利尿剂使用剂量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12.5mg(半片),每日一次。利尿剂与ACEI或ARB类药物合用,可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副作用。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噻嗪类利尿剂(会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增加)。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需补钾,此时建议住院治疗。
除了上述的几种降压药外,临床上还有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另外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ACEI加利尿剂等临床也有使用,具体这些药物应该如何使用我们明天继续讨论。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