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解答小儿糖尿病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昨天有读者留言:

看到留言之后,小编马上:

甚至留下来加班……

TIPS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糖尿病患者以老人居多。

但其实,近年来,小儿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小儿糖尿病每年平均递增5%-34%,发病呈低龄化趋势。

医院内分泌科丁曙霞主任介绍,过去20年间,我国15岁以下小儿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年中国小儿糖尿病总患病数已达4.7万人,每年新增患病人数0.6万人,呈明显上升趋势。

糖尿病在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小至新生儿,其中以4-6岁及10-14岁两组年龄多见。

因此,小儿糖尿病也属于“重点知识”范围内!

什么是“小儿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TIPS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分为:

原发性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I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II型糖尿病)

TIPS

儿童糖尿病可能还会引起并发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具体表现为: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脱水;

深大/叹气样呼吸,呼气有酮味及口唇樱红;

恶心、呕吐、腹痛,可类似急腹症;

进行性意识障碍或丧失;

小儿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进行筛查和预防。

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以求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小儿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

但新生儿糖尿病起病隐匿,有些“三多一少”的表现并不明显,家长往往很难发现孩子的异常。

不过,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家长细心观察,还是能够找到宝宝身体异常的“蛛丝马迹”。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能吃能喝”,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要注意,孩子“能吃能喝”,但是体重却下降了,这就属于异常表现了。

此外,如果发现宝宝出现精神萎靡、脱水、饮食睡眠不正常、体重不增长等,排除感染性疾病后,新手爸妈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的可能,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如何做好日常护理?

儿童糖尿病多见胰岛素依赖型。小儿糖尿病90%以上都是I型糖尿病,但也不排除II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才能把血糖控制在相对平稳的水平。

因此,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饮食方面

首先,在饮食方面,需要严格控糖。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控制饮食,既要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还要维持正常的血糖,避免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热量分配: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每餐中有餐间点心,糖类应占总热量的50%~5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

以患儿本身的拳头大小为标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各种主食,一顿饭吃1个拳头大小的淀粉类食物,一天吃2—3个拳头大小的量。

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如牛羊肉、鸡肉、鸭肉,建议每日进食相当于患儿2个掌心大小,厚度相当于患儿小指厚度的量。

脂肪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以患儿的大拇指第一指节大小为标准,第一指节大小的黄油,就是每日推荐吃的油量,再多就会超过需要的量。

绿叶蔬菜,例如卷心菜、芹菜、油菜、蔬菜等,以患儿两只手能抓住的蔬菜量为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每日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以患儿一个拳头的大小为标准,就是推荐的每日食用水果数量。但需要注意,避开含糖量高的水果。

在零食的选择上,甜点(月饼等)、糕饼(蛋糕等)和零食(虾条、薯片等),每日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用患儿的手比出“OK”的样子,食指与拇指的圆圈处,就是食用糕点的推荐量;患儿单手手掌中心大小,就是食用糕饼的推荐量;而虾条、薯片等零食,可以吃单手一小把。

在日常的饮食中,需要禁忌高糖食物,并根据患儿自身的身体状况,来不断调整饮食计划,如有必要,可以让医生帮助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日常运动

日常运动频率可以保持在1周运动五天,每次30分钟,这样每周运动时间保持在至少分钟。

不建议减少运动次数、延长每次的运动时间。运动以微微发汗为宜,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可以计算一下运动后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或者小于减去年龄,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

可以采用中等强度或较强强度的体育运动,中等强度的比如快走、打太极、汽车、乒乓球、羽毛球或高尔夫球等,较强强度的比如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

如果条件允许、且无禁忌症,可以适当的进行抗阻运动,比如举哑铃、俯卧撑等,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运动,来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运动方式时,需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进行及时评估,以便于适时调整运动计划。

TIPS

实际上,不只有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小儿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血糖监测。

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指端测糖法,一般选择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内,睡前以及凌晨2~3时,通常每天4~6次;第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指血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性结合而产生的,反应过去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血糖目标范围:餐前5.0~7.2mmol/L,睡前或者夜间5.0~8.3mmol/L,HbAlc在7.5%。

小儿糖尿病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在胰岛素治疗时,要遵循医嘱,结合医生给出的意见来进行药物治疗,切不可随意使用药物。

在初诊及常规后续就诊过程中,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影响生活质量,例如影响正常进食、影响社会交往等;或者随着小儿糖尿病患者渐渐长大,例如进入青春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此,家长在日常护理中,也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l/10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