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统计学分析,高尿酸血症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所以大家要充分考虑尿酸高导致的痛风,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关节炎,而是一个代谢紊乱,需要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管理的疾病。痛风也许已经潜伏在你身边。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仅仅是痛风,诸如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也是高尿酸的常见并发症。但是由于这些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常被忽视。
医院普通内科曾学军教授告诉我们,当一次的体检结果显示尿酸高,不必太紧张,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的一种方式,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可以帮助降低发作的风险。痛风的治疗要分阶段分方法,关键在于要找到导致尿酸高的成因,手术其实不是解决痛风患者的最佳办法,有时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对于每一位痛风患者,均需要生活方式的指导,需要积极做到以下几点:减轻体重,减小腹围;避免酒精;避免含糖的饮料;避免暴食;避免过量进食肉类和海鲜;鼓励低脂乳制品;坚持规律、适当的运动。
痛风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这个疾病一旦发作,白天会疼,夜里疼痛加重,可能跟夜里不动,循环较慢有关系,经过24小时疼痛感达到顶峰。这是尿酸晶体影响关节,导致了急性炎症。当这个炎症经过身体的一个“清理”过程,7~14天基本上能够完全缓解。
痛风有一个很经典的临床表现,就是一个急性发作,然后一个完全缓解期。到缓解期的时候,很多病人是没有症状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的高尿酸血症没有得到管理,那么它下一次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发作,然后又缓解,发作缓解,发作缓解,到后来发作越来越频繁,缓解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就可能导致很重的器官伤害。
其实,痛风是可以治疗的。因为已经找到痛风的成因主要就是尿酸过高。只有解决尿酸高的源头,才是缓解疼痛症状以及阻隔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更大、更长久的危害。
★痛风的检查过程一般有:描述发作症状、受累部位、发作症状的特点、发作持续的时间、痛风石证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个金标准就是要找到尿酸钠晶体。
★痛风诊断分类标准: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间歇期、慢性期。
痛风石小如芝麻,大如鸡蛋,若用针刺破,从中取出来的牙膏状或白石灰状的物质就是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往往经久不愈,可侵蚀骨质、关节软骨。
★评估合并症:评估痛风相关合并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功能衰竭,周围血管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可分为三方面,单纯高尿酸血症、有并发症的高尿酸血症、有伴发疾病的高尿酸血症。不同的情况,治疗也不尽相同。
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对于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可能尚未发作痛风,或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不但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还可致痛风性肾病、尿路结石,甚至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戒酒,低嘌呤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减轻体重,降低出现疾病的风险。
有并发症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指已经患有关节炎,痛风肾病,泌尿肾结石等并发症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调整控制生活方式的同时,还需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需要定期去医生处随诊,加强管理,定期随访,监测尿酸值,前三个月每月一次。
有伴发疾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指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这医院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医院普通内科曾学军教授说,不论哪个阶段,患者都要有配合治疗的意识。治疗过程中失访的患者很多,有些患者痛风不发作了,疼痛减轻了,他就自行停药减药,不再监测尿酸水平,甚至不再随诊。这些行为往往耽误了治疗,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医生说是因为喝酒过多、吃了太多高蛋白食物。很多人听了马上控制饮食,可是不管怎么忌口,该发作它还是痛。为什么会从大脚趾头开始痛,后期还会出现关节畸形?
其实这也是肾虚的一种症状,因为肾的过滤功能减弱了,血液里的酸毒排不出去,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大脚趾关节是人体的最末梢关节,酸毒的结晶体最容易积聚在这里,也有的人是大拇指关节痛,都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不去调整肾脏,恢复它的过滤功能,酸毒结晶长期挤压关节,最后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出现变形了。所以痛风患者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更关键在于恢复肾脏的机能,提高过滤能力,把酸毒排出体外才不会再复发。
肾乃“先天之本”,不可不知也。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2、大便要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
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3、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4、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5、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6、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7、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1: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
晚上泡脚---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2: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四忌讳:月经期不泡,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二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三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