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酊 http://m.39.net/news/a_6084000.html
控制
血糖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十分常见
它并不是两种疾病简单意义上的相加
在增加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
和死亡率方面可产生“1+1>2”的效应
本期健康科普团就来和大家聊聊
在血糖控制上
还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血糖控制的目标
当医生接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时,血糖的控制目标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制订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病程的长短,是否有低血糖风险等。因此,血糖的控制目标是个体化的。
1.对于一般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
2.对于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的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可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达到血糖水平正常化,即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
3.对于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放宽至8.5%,甚至10%以下,空腹血糖应低于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3.9mmol/L。
具有哪些临床特点
(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容易被忽视而发生猝死。
(2)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弥漫、病变更长、病变血管管腔更小、斑块更大。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面较大,且程度更为严重,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左主干病变,双支、三支病变及分叉病变发生率高,全程弥漫性病变、闭塞性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多见,出血、溃疡及钙化的程度重。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凝血系统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这些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高血糖:
血糖增高后,体内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加重了对血管的损伤,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微小动脉的狭窄更加明显,从而更易发生心肌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成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基础。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机体胰岛素水平过高,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且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
3、脂代谢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氧化修饰,清除率降低,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4、凝血系统异常:
凝血因子Ⅴ、Ⅶ、Ⅹ、Ⅺ及Ⅻ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浆纤溶活性受损。
如何治疗?
一、降糖治疗
降糖治疗的目的不单纯是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要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兼顾降糖的有效性和心血管安全性,医生会为你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在降糖药物数量上,一般先应用单个药物治疗3个月,若患者血糖仍旧不能达标,应考虑联合其他药物。两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后,若患者血糖控制仍旧不能达标,可考虑联合应用第三种药物。
二、避免低血糖反应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等,当血糖低于3.9mmol/L,严重的低血糖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卒中、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降糖治疗的安全性比降糖疗效更为重要,应在避免低血糖发生的前提下,使血糖控制达标。
三、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还包括戒烟、限酒、限盐(<6克/天)、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和保持心理平衡等。
下期预告
供稿:杨杰
审稿:尤红梅
编辑:魏雪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