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已过40年,给予了无数患者生命的希望。我们由最早期只能处理简单的A型病变,到当代能对复杂的ACS患者进行治疗。但对于高危的ACS患者的治疗策略,我们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为了解冠心病高危患者救治策略的探索进展,近日,《门诊》杂志医院陈玉国教授畅谈关于冠心病高危患者救治策略的新思考。
《门诊》:就整体而言,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介入医师技术与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也逐渐成熟,您能否回顾一下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历程?并谈谈这些进步给介入治疗带来了哪些改进?
陈玉国教授:年,德国医生Gruentzig完成了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这项技术在当时改变了冠心病的治疗策略,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第一次革命,为当代介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属裸支架(BMS)的出现引发了冠脉介入治疗的第二次革命,药物洗脱支架(DES)则引发了介入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贯穿三次革命的核心,就是现代科技的不断“进取”和“创新”。介入治疗理念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早期简单的A型病变,到当代的ACS复杂病变都能进行介入治疗。新型支架、抗血小板药物的不断发展使PCI技术适应证不断拓宽,术后并发症也不断减少。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支架内再狭窄率由最早期的30%以上,降低到现在的10%以下,严重并发症也降低至1%以下。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介入技术的发展,也从整体上推动了心血管学科的进展。当代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已非常成熟,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基本不分优劣,均值得推荐。特别是在STEMI患者治疗中,介入治疗充分显示出了及时性与有效性。
《门诊》:山东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在急诊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您作为急诊方面的专家,请您分享一下,山东省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上有哪些特点?
陈玉国教授:山东省是人口大省,年人口已将近一亿。在年时,山东省急诊PCI数量就已达到12,例,与其它地区相比,山东省的数量应是最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与择期PCI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手术干预时,对医师团队要求非常高,人员配备需整齐全面、时间把控要严格。为解决医师的缺乏问题,医院的急诊科医师也能进行PCI手术,这也是山东的一大特色。同时,医院也能普遍开展PCI手术,医院的规范化治疗需要进一步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体,这对医师的技术、支架的要求、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比择期手术高,且要求判断十分迅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山东省目前的介入治疗水平虽不能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但医师们一直都在不断进步、逐步规范,相信在未来会更好地造福患者。
《门诊》:随着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难免会碰到高风险患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行择期外科手术(如肿瘤等)患者、贫血患者、曾经发生过(消化道/颅内)出血患者耐受不了长期双抗,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陈玉国教授: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碰到高风险患者的几率相对也较高,这对医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年ACC/AHA,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指南:中重度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植入DES后至少6个月DAPT,推荐等级I级;ACS患者植入支架术后至少12个月DAPT,推荐等级I级,其中高出血风险患者6个月DAPT,推荐等级Ⅱb。年欧洲心脏病协会与欧洲心胸外科年会共同推出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支架术后6个月DATP,推荐等级(I,A);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架术后无高出血风险12个月,有高出血风险6个月,推荐等级(I,A)。对于DAPT的时长,一直都没有准确的定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平衡治疗时的风险与获益情况。对于高危患者,则需要选择一款安全性较高的耗材(如支架),能使早期内膜完整覆盖,内皮愈合良好。在患者不得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增加一份保障。
陈玉国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等职务。泰山学者,国家卫计委和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杰出学科带头人,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院士(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FESC),香港急症科医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部省级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省级奖6次,主编、副主编《急诊医学》国家规划教材等10余部。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白癜风心理辅导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