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症状与检查,有点专业!
在死亡的心血管病人中,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的冠心病患者占一半以上;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使总体发病率下降一半。
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病人症状的轻重并非是一致的。冠心病早期可以完全无症状,或仅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胸闷、胸前紧压感、活动耐力减低等。
如果中老年人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尤其在活动增加时症状明显,而停止活动后好转,就应该警惕有无冠心病。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当前应用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1)、无症状性冠心病又称隐匿性冠心病,往往不出现症状。
(2)、心绞痛型冠心病
劳力性心绞痛:在运动、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安静时,与心肌耗氧是否增加无关。胸痛程度较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常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混合性心绞痛:劳力及安静时均可发生心绞痛。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致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坏死。
(4)、心肌硬化型冠心病
因心肌长期缺血,纤维组织增生,心脏扩大,发生心衰或心律失常。
(5)、猝死
是指平素看似健康的人,或虽有心脏病但病情稳定的人突然死亡,由发病至死亡在6小时以内。
心悸、心慌是各种心脏病都可出现的症状。非心脏病的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贫血等也可出现心悸心慌。因为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而60岁以上正是冠心病的好发年龄,但也不能单凭有这些症状,就认为自己已经患上冠心病,医院详细检查。
无症状性冠心病也称隐匿性冠心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虽然这些病人无症状,但在平时做心电图或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时,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改变,有些做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呈阳性结果。
因此,对中老年人定期体检(最好每年一次)十分重要。
无论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冠心病人,少数人有可能发生猝死。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的病人(多为心脏、肺脏或神经系统疾病),在出现急性症状6小时以内死亡。
半数以上猝死是由于冠心病所致,其发生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阻塞致急性心肌缺血,造成局部心电不稳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致死。
心电图报告有心肌缺血(心肌劳损)是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表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是中老年人,最常见是冠心病。但须指出,ST段和T波的这些改变,在其他心脏病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也可出现。
此外,冠心病人出现上述心电图异常约占半数,也就是说,心电图报告正常,也不能否定冠心病的存在。
典型心电图:由P、Q、R、S、T、U波组成。
心电图出现“肺性P波”,是指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高而尖的P波,振幅≥0.25毫伏(MV),表示右心房肥大。在老年人中,常由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引起;在青少年,则要考虑先天性心脏病。
典型的心绞痛是突然发生的胸痛,多在体力活动时发生,停止活动后,疼痛可缓解。疼痛部位为胸骨后,也可在心前区,放射至颈颌部、左上臂甚至上腹部。疼痛的性质是压榨性、紧束感、窒息感。疼痛多持续1?5分钟,若仅发生数秒钟的针刺样疼痛常不是心绞痛。
如果是自发性心绞痛,则作没有体力活动时,甚至睡眠时发生胸痛,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也较长。心绞痛发作时如果做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少数为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则有助于诊断。
中老年人如果经常出现胸闷或胸前隐隐作痛,尤其与活动增加有关的胸痛,虽然不一定有上述那样的典型症状,也应进一步检查,以诊断是否冠心病。
有些年青人或中年妇女,出现以心慌、心率快、胸闷为主的症状,有时伴有焦虑、心烦,间或有胸部几秒钟的刺痛等。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T波倒置。心得安试验,即口服心得安20毫克之后0.5?1小时重复做心电图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称“β肾上腺素能受体过敏综合征”,不是冠心病。这种综合征可以口服心得安或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治疗,效果很好。
应该提醒的是,在诊断β受体过敏综合征之前,应该详细检查,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等疾病。
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心脏病(在中老年人常见冠心病),但也可以见于正常人(尤其右束支传导阻滞常可见于没有任何心脏病的人)。
因此,发现了束支传导阻滞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才能判断是否有病。
高血压的哪些事北京中科医院骗人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