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医院心内一科收治了两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位为三十多岁的男性,另一位为四十多岁的女性。其实,冠心病年轻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对-年北京地区25-45岁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情况的调查中显示:北京地区25-45岁急性冠心病的病死率高达26.0%,死亡事件90.0%发生于入院前。那么年轻人群的冠心病有何表现?其冠脉造影和介入有何特点?年轻人群应通过哪些方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
一、年轻人群的冠心病表现
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大多有明显的诱因,多在大量吸烟、饱餐、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大量饮酒等诱因下发病,起病突然,来势凶险,大多无前兆,多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有的甚至猝死。常有典型心前区及胸骨后剧烈疼痛,无痛型少见,多无长期的心绞痛病史。
二、年轻人群的冠心病冠脉造影和介入的特点
1.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累及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侧支循环少见;
2.青年冠心病多为首次发病,没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形成,且多累及前降支,一旦发生冠脉血管突然阻塞,坏死心肌的面积较大,并发室壁瘤的出现相对较多,故室壁瘤的发生率较老年多;
3.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正常是青年冠心病的一大特点。其可能机制:
①血栓溶解青年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含脂质泡沫细胞,纤维组织较少,较多巨噬细胞浸润明显,这种不稳定软斑块进展迅速,破裂后诱发冠脉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堵塞部位的血栓自发性溶解或经静脉溶栓治疗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而出现了“正常”冠脉。
②冠脉痉挛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血液中儿茶酚胺升高,刺激血管壁α肾上腺素能受体,冠脉内皮受损,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减少,同时局部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共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经溶栓及扩冠、抗凝治疗后,血栓溶解,血管痉挛消失而出现“正常”冠脉。
4.青年冠心病行PTCA及冠脉支架术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后再狭窄率较低,而青年冠心病药物或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较差,移植血管再梗死或再手术概率高。
三、年轻人群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1.戒烟 吸烟导致冠心病的机制有:(1)吸烟使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2)吸烟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性,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诱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3)烟雾中大量氧化物可增加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戒烟不仅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也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戒烟也是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戒烟使冠心病总病死率降低36%,并可减少冠心病事件风险。即使是短时间戒烟的心脏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2.控制体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超重或肥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与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早期预防肥胖是减少和延缓心血管发病的有效途径。
3.适量运动 我国18岁以上居民仅11.9%经常锻炼,适量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压力反射的敏感性,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平衡饮食 摄入过多的盐,油是我国非常突出的问题,80.9%的家庭人均食盐摄入量超过5克,83.4%的家庭每日人均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饮食的平衡应遵循以下原则:低胆固醇、低脂膳食,低热量、限制钠盐摄入。
5.作息规律 芝加哥医学院心脏病学主席和医学教授Rohit和同事的研究结果表示,睡眠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天睡眠6-8小时比较合适。
6.心理平衡 有研究报道,心肌梗死病人中有严重抑郁症者达20%,多数情况下这些心理因素对坚持药物治疗产生不利作用。必要时请心理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心内一科提醒您:随着冠心病日趋年轻化,年轻人群应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定期健康体检,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如有症状发生,应及时就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