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遗传病的糖尿病,为何一家几代都会得原

北京皮肤病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现一大家子几代先后都“染”上糖尿病!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却出现“传染”的现象,背后究竟是谁动的“手脚”?

家住广州荔湾区56岁陈姨的父亲和两个姐姐都是糖尿病患者,名副其实的“糖友之家”。“老爸平时爱吃肉,每餐都得喝几两白酒,血糖一直都没控制好,但为了控制血糖每年都得住几次院。”陈姨遗憾的表示,直到去年因为护理不当出现严重的糖尿病足,父亲不幸去世了。

随后,陈姨大姐也在今年死于冠心病,这是糖尿病典型的并发症之一,二姐也被查出恶性肿瘤,出现腹腔转移,医生解释,与血糖控制不佳关系密切,家中先后3人出现糖尿病,在死亡的“阴影”下,陈姨忧心忡忡,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糖尿病“受害者”?自己的儿子、女儿会不会也会有糖尿病?

其实,像陈姨这样的“一人得病、家人高危”的情况在糖友中并不罕见。据悉,我国学者曾对个糖尿病家族进行过调查,发现除了原来的患者外,又有14%的人患有糖尿病或者出现糖耐量减退,意味着进入了糖尿病前期。还有调查显示,7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家庭聚集的现象,遗传和环境因素各占一半,对他们来说,家庭化的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管理,显得就尤为重要了!

“糖尿病家庭”扎堆出现的背后,“遗传”加“环境”共同导致

“糖尿病家庭”的出现,对家庭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场无法摆脱,又必须克服的“噩梦”:

家中的小孩子是糖尿病患者时,对小小的他而言,打针注射是逃不开的魔咒,而大一点的青少年则得日日提防血糖时刻表和羞于对朋友谈起自己的病,成年后的人则要面对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带来的恐慌……

德丰健中医师覃主任表示,不可否认,糖尿病中有多个易感基因,一家人很有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代代有糖友,有数据显示,当父母一方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风险为40%,而如果父母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风险将增加到70%。

上述所有的几率只能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而不是遗传病,这种遗传倾向表现与否,与后天环境因素有直接关系。

例如,父母都有糖尿病,但一个孩子每天喜油腻、不爱运动、身体肥胖,那么他得糖尿病的几率就高,而另一个孩子则合理饮食、运动健身,他可能终身都不会有糖尿病。

一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同吃一锅饭,有着相同的饮食习惯,例如吃的油腻、饮食不节制、高热量,相同的生活习惯:肥胖、缺乏运动锻炼,熬夜等等这些都会让血糖随着体重“节节升高”,最终表现为糖尿病在这个家族中“传染”。

怎样“杜绝”糖尿病延续给下一代?

目前医学技术,基因尚无法改变,那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了防止“糖尿病家族”的唯一有效途径,覃主任介绍,有糖尿病风险的家族成员一定要积极的参加运动,在饮食上面要注意减少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等,简单来说就吃少吃不健康的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粮。

此外,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家族成员一定要积极减重,英国专家的一项研究显示,患糖尿病史不超过6年,BMI指数在27~45区间中,成功减重15公斤以上者,86%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缓解,意味着不再需要服用糖尿病药物,这对广大的肥胖糖友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消息。

除了生活上的改变外,治疗在家庭中意义更为重大,这是能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和减少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最好的方式。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治疗才好?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大多数人还主要依赖于药物,但现在糖尿病防治的最大误区是药物依赖,很多患者就觉得吃药、打针就够了,其实这对于糖尿病根本没用,而且是药三分毒,药吃几十年,肝脏、肾脏几十年处于超负荷运载中,再强大的肝和肾也经不起几十年的折腾,不得病才怪!

到最后糖尿病没治好,反增加了新的病,不致命的病没治好,反倒治出了致命的病!所以说,糖尿病并发症是治出来的,是吃药打针治出来的。

西医治不了糖尿病,中医才是可靠之选

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说法,而中医泛指的“消渴症”,其发病之本在于脾胃,《内经》里面也明确了脾胃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据《黄帝内经》记载“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结脂不通,运化不好,意思是胃经、大肠经不通就导致消渴病。

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贵在调理好脾胃,而不是仅仅的降血糖。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诱因及治疗思路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这也是德丰健中医诊所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思想,采用辨证、针灸、艾灸、汤药、运动、饮食调整等来调理脾胃,脾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糖就能够被输送到五脏六腑,进而被细胞等吸收,血糖自然就降下来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目前000+人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wh/12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