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曾被称为“最美机长”的南航机长贺中平,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59岁。
“最美机长”心梗离世
据媒体报道,12月25日当天,贺中平在飞行部准备时,因为感到室内闷,想到门口喘口气,还没到门口人就不行了。
六年前,贺中平因执飞一架广东珠海飞往北京的飞机,遭遇发动机故障时成功迫降,救了人的性命,被外界誉为“最美机长”。
据央视新闻当时报道,贺中平曾开过15年轰炸机,其系临时执飞CZ航班。
天气寒冷,心梗发生率增高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位名人被心梗去世。
5月27日,演员刘宇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8岁;
6月20日,前中国体操队主教练陆善真因心梗去世,享年63岁;
7月19日,作家赖宝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9岁;
11月25日,球星迭戈·马拉多纳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
天气寒冷,特别是气温变化较大时,可直接导致人群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
年一项刊登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上的研究,在-年对全国15个大中城市综合调查显示,约2千万心血管病人死亡与当日的气温相关。也有其他相关研究显示,在寒冷季节伴随气温每降1℃,心梗的发生率将以2.2%的比例增加。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急性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发生心肌梗塞迹象后,如果及时开始心肺复苏则可大大提高存活率,超过6分钟未获得有效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所以也有“黄金6分钟”的说法;超过10分钟,患者存活的几率就不到千分之一。
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第一关: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从而延误抢救时机。
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医院。
所以,第一时间请立即联系。
第三关: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信任并配合医生
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术后必须遵医嘱
首先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降低复发风险。最后,患者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
从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可能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心梗后这些"雷区"千万不能踩
雷区1:心梗后患上“运动恐惧症”研究表明,心梗后的患者适量、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同样可以促进心脏康复,使心梗患者发生再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下降28%。
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
雷区2: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雷区3: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猝死频发,心梗排第一
心肌梗死可以导致猝死。现在社会,发生猝死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年轻人猝死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年轻人猝死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研究表明,发生猝死的年轻人占到了猝死总人数的20%。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年轻人得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的加班熬夜,精神紧张,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事导致很多年轻人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猝死人群的统计,发现,心肌梗塞居然是排在第一位。很多人对心肌梗塞的常识不够了解,导致悲剧的发生。
那猝死前兆有哪些呢?
1.经常性出现肩部与颈部强直性发麻,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去医院检查也没有结果。
2.早发性秃头:早发性秃头或不断掉发都预示着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所致。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减压。
3.检查身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电图不正常。要更加的重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所以,建议每一年要做一次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救治。
4.情绪波动大: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兆。
5.肠胃障碍,食欲不振、没胃口,经常不吃早餐或是用餐时间不固定。看似小问题,但是小问题的背后有着大隐患。
如何预防猝死?专家给您支招
20-30岁的青壮年是猝死的主要对象,虽然猝死猝不及防,但也是可以提早预防的。
1保持生活规律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要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尤其是“白骨精”,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不要自恃身体条件好而经常熬夜。
2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
3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4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5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心梗猝死已向年轻人发展,
别等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
请转发告诉身边的朋友,
关爱自己的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