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726/4663696.html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心痛”“胸痹”“厥心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胸痹心痛多因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累及于心,不能助心以贯脉行血,心脉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二陈汤是临床从痰瘀论治冠心病胸痹的经典方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该方由橘红、法半夏、茯苓、乌梅、生姜、甘草6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化痰燥湿、理气健脾,是治痰的基础方。方中半夏为君药,辛温性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橘红为臣药,既可理气宽中,又能理气化痰;茯苓为佐药,善健脾渗湿,以助化痰之力;甘草为佐使之药,和中健脾、湿化痰消、调和诸药[1-3]。现代实验研究证实二陈汤具有调脂、降糖、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临床研究显示,二陈汤对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显著,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4],有效调节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使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升高,内皮素(ET)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调,抑制主动脉炎症因子的表达[5-7],改善胆碱类物质的代谢异常[8]。
网络药理学是整合系统生物学和药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大量生物学信息,对已有的分子生物学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蛋白、分子、基因层面揭示机体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和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目前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靶点或信号通路的调控,很难揭示中药复方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学从多靶点的角度将药物靶点网络与生物信息网络相结合,为探索中药复方的复杂机制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二陈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代谢物、通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揭示其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分子机制,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稳定型心绞痛靶点网络的构建
1.1.1药物靶点的筛选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TCMSP)、中药潜在靶点数据库(TCMpotentialTargetDatabase,TCM-PTD)、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IntegratedDatabase,TCMID),找到二陈汤的中药成分,并根据药物相似性(DL)≥0.18筛选出主要成分,通过Che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筛选成分靶点[9-10]。
1.1.2疾病相关靶点的筛选通过TherapeuticTargetDatabase(TTD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