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日益年轻化这个事实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了。这种年轻化趋势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和长期熬夜,还有些年轻人有相对较大的精神压力,这些都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健康问题。冠脉血管的这种变化再进一步的发展就导致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大家也听说过“冠脉造影”和“介入放支架”这些医学术语,但是在具体到自己或者亲朋好友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时却有意无意地排斥“放支架”治疗,总觉得放了支架人就没治了、就好不了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也说明了咱们在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中的全民健康教育做的不够好。
近几年来,从球囊扩张到金属支架置入,再到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目前广泛开展的“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可以向冠状动脉血管壁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又无金属网格残留,从而减少内膜炎症反应,大大降低血栓再形成风险,并可缩短抗凝治疗的时间。这种无永久性金属置入物,是“介入无置入”理念的真实体现。同时结合腔内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也已经非常成熟,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成为常规冠脉介入手术或特殊病例中使用的重要指导手段。大量的研究证实,借助IVUS及OCT等腔内影像学技术,可将药物球囊治疗后血管壁情况精准量化,实现精准冠脉介入治疗,将急性冠脉闭塞风险降至最低,实现了功能性血管重建的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评估斑块性质、边支开口情况、钙化病变的厚度、深度及角度,并可遗漏偏心狭窄病变,而IVUS及OCT为三维成像,可从内而外显示冠状动脉的内膜、中膜及外膜,对冠状动脉病变精准评估并为病变预处理提供全面的指导,让临床医生更精准地制定治疗策略,甚至在介入治疗之后,腔内影像学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管理患者。
俗语常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正确的诊治理念的结合,使得冠心病患者的救治更加精准,这样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也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医院郑晓晖主任在学术会议中介绍腔内影像诊断技术。
郑晓晖主任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
医院的多功能介入治疗手术室。
腔内影像检查显示冠脉内血管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