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谷苟心电平台
作者简介
钟杭美,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创性心电信息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先后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叁等奖2项;获军队医疗成果叁等奖1项;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及参编专著20余部,其中主编8部,代表作有主编《实用心电监测》及《临床12导联同步静态心电图》。现任“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无创性心电信息学专业学组组长等。
一.T波低平的心电图诊断
1.单纯T波低平的诊
断标准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当T波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1/10即为T波低平;而当T波振幅在Ⅰ、Ⅱ、aVL、V4~V6导联为0.1~-0.1mV,其中Ⅰ、Ⅱ、aVL导联的R波振幅>0.3mV即为T波平坦。单纯T波低平、平坦可出现在多数导联,临床少数正常人在Ⅲ、aVF、aVL及V1~V3导联可出现T波低平。
2.TV1>TV5、V6伴V6导联T/R<1/10的诊断标准
V1导联T波正向,振幅>V5、V6导联,TV5、TV6均直立,且V5导联T/R>1/10伴V6导联T波振幅<1/10R波振幅。
3.T波低平与T波倒置、ST段改变并存
T波低平可独立出现,也可以与T波双向、倒置同时出现,特别是常常伴随ST段改变,多出现于ST段呈水平型压低≥0.05mV或上斜型压低≥0.mV时。
二.T波低平的病因
临床上任何引起心肌复极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应改变,而T波低平尤其是伴随ST段改变的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心肌病、神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
1.冠心病心肌缺血
一般认为,单纯T波低平、平坦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有限,但如果T波由原来的直立转变为低平、平坦且同时出现ST段改变,并随缺血症状消失而恢复更支持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图1)。动态心电图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其中Ⅰ导联T波形态随缺血程度的加重和缓解由直立、倒置转为低平。
图1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ST-T改变动态心电图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心悸1月,加重2天”入院。A.患者夜间睡眠时,心电图正常;B.夜间上洗手间后突感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STⅠ、Ⅱ、Ⅲ、aVF、V3~V6水平及下斜型压低0.~0.45mV,T波倒置及负正双向(注意TⅠ倒置),STaVR、aVL呈弓背型抬高0.1~0.20mV;C.患者心绞痛缓解后,心电图示STV5、V6呈水平型压低≥0.05mV,TⅠ、V6低平。患者于2天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左主干开口重度狭窄
2.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心电图常见T波低平、倒置伴随ST段改变。晚近有研究表明在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心电图TV1>TV5、V6伴V6导联T/R<1/1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T波改变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高血压可使全身动脉玻璃样变,轻度高血压随着病程发展(即使冠脉造影正常),也会因微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相对缩小,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顺应性下降,左室负荷加重,致功能受损,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室肌的复极,引起T波改变。
3.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上尤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假性心绞痛,易与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混淆。其心电图特点主要是缺血型ST段压低及T波低平、倒置。研究发现,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动态心电图中,ST-T改变率明显高于男性;ST-T改变特点是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基本正常,而在日间活动或心率较快时出现ST-T改变,提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4.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低钾血症。其心电图特点为血钾轻度降低时,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随着血钾浓度进一步降低,T波可变为倒置,ST段也相应压低,同时出现U波振幅增高达0.1mV以上,甚至可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以V3导联尤为明显,U波可与T波融合成驼峰状,使QT间期显著延长。
5.心肌炎、心肌病
心肌炎患者常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压低,病情改善后可恢复正常。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T波低平倒置可长期存在,但除外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心电图常表现为V3~V5导联T波深倒置,近似“冠状T波”。
三.T波低平的分类与发生机理
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T波改变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运动、左室壁运动异常、过度换气、体位、冷水浴、发热、冷饮、药物、焦虑、内分泌异常等。而继发性T波改变多为某些疾病所致,如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病、心肌炎等,是继发于除极顺序改变的T波异常。四.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
由于T波低平出现于多种疾病和诸多因素,心电图为非特异性T波改变,因此,T波低平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临床诊断而不是单纯的心电图特征。当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并伴随ST段改变时,应该特别注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动态(一过性)变化,如果持续存在,多数不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所致,但如果与胸痛有关,有可能是心肌缺血所引起;但单纯T波低平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不敏感,尤其是无症状女性患者,在心电图出现T波普遍低平或浅倒置时,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要特别慎重。此外,在心电图上QT间期是否延长有助于T波低平的鉴别,QT间期明显延长者见于低钾血症;QT间期轻度延长见于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而正常变异引起的T波低平,QT间期一般不延长。
查询往期文章方法:
①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麻醉Medical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