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PCI治疗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治疗水平已经与国际最高水平看齐。
然而,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均需要进行PCI手术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医生选择的治疗手段也不同,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临床开展PCI手术的治疗指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冠心病PCI治疗的适应征做一科普。
稳定型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
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该类患者临床上我们予以发作期间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治疗,缓解期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服用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及改善预后的药物,这些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近年,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PCI术在该类患者的适应症有所放宽,造影发现冠脉病变直径狭窄率≥70%时可直接干预治疗,对于<70%时要有相关缺血证据或者血流储备分数(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治疗。对于左主干狭窄、前降支近端狭窄、大面积缺血(缺血面积>10%的左心室)及单支通畅的显著狭窄,应依据患者经济或者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PCI术,可改善预后。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运重建治疗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该类患者强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有心绞痛复发或者负荷试验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早期侵入治疗。早期侵入治疗的策略是,临床上只要没有血运重建的禁忌症,常规行冠脉造影术(CAG术),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行PCI术。
根据危险分层GRACE评分或者TIMI评分决定该类患者行CAG及PCI术的时间,分别为急诊(2小时内)、早期(24小时内)及72小时内。
对于顽固性心绞痛、伴有心衰、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建议2小时内行PCI术;
对于高危患者(GRACE评分>或者TIMI5-7分)或肌钙蛋白增高或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的患者,建议24小时内行CAG术,同时行PCI术重建血运;
对于症状反复发作且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肌钙蛋白升高、ST-T改变、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功能减低、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或者冠脉旁路移植术史、GRACE风险评分>分、TIMI3-4分)的患者建议72小时内先行CAG术,然后依据冠脉的狭窄程度决定是否需行PCI术;
对于低危患者则不建议常规行侵入性诊断和治疗,可根据负荷试验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治疗
ST段抬高型心机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是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该类患者确诊后,除了密切的监护、药物治疗外,在起病3-6小时内(最多12小时),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者减少梗死心肌的范围,减轻梗死后的心肌重塑,改善预后,是一种积极治疗的策略。
PCI术在这类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入院后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早开展PCI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对于不能行早期PCI医院,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抬高的ST段无明显降低,应尽快行CAG术,检测病变血管的开通情况,如TIMI显示0-II级血流,宜立即施行补救性PCI术。对于溶栓再通的患者,可择期行CAG术,根据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行PCI术。
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是否需要行PCI术,避免过度治疗,同时也应避免因治疗延迟而导致的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应多参加该类疾病的科普宣传活动,从而了解自身的疾病状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经过医生、患者的共同努力,使得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沈成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