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谈“心脑血管疾病”色变,这也让他们对生活中常吃的一些食物避而远之,鸡蛋君便是躺着也中枪的那位!很多人之所以对鸡蛋充满恐惧感,其实是畏惧其中的胆固醇。
一个普通大小的鸡蛋,大约含有毫克胆固醇,占了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二。所以便有人大胆推测:吃进去的胆固醇越多→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肯定就越高→血液中胆固醇高的话→得冠心病的几率肯定也得上升。一言以蔽之:吃鸡蛋容易得冠心病。
解疑真的是这样吗?一个鸡蛋里面,含有大约7克左右的蛋白质,八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对于人类而言,鸡蛋的蛋白质类型和氨基酸构成都非常完美,仅次于母乳。另外,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再考虑价格的因素,鸡蛋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物美价廉的食物了~
一个蛋黄中含有相当于半斤瘦肉中所含的胆固醇,含量确实不低。然而,并不是所有胆固醇都有想象的那么坏。
解疑胆固醇是什么?很多人对胆固醇的印象并不好,在日常饮食中想方设法的减少摄入胆固醇。但实际上,胆固醇是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东西。胆固醇参与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激素的合成,比如雌激素、雄激素等。
胆固醇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中,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前者俗称“好”胆固醇,后两者则是俗称的“坏”胆固醇。
HDL将胆固醇从血管中运回肝脏,而LDL和VLDL正好相反,会促进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胆固醇有好有坏,一味地减少胆固醇摄入不利于健康。
解疑高胆固醇和吃鸡蛋有关吗?人体并非收纳箱,你放多少东西,就会有多少东西。血液中很多营养素的水平和摄入的营养总量并不完全成正比。
近年来多项医学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水平与摄入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更大一些,而与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关系并不大。人体内的胆固醇大部分是自身合成的,肝脏每天大约合成毫克胆固醇,这远远大于一个蛋黄中所含有的胆固醇。
美国心脏协会认为,对于想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严格控制总脂肪摄入和饱和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太多,才是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饮食原因。
来学习鸡蛋也要健康吃!●油炸——增癌变风险
高温油炸会改变油脂结构,产生大量自由基和反式脂肪,前者侵袭健康细胞,增加细胞癌变几率;后者会增加体内坏胆固醇,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咸蛋——血压上升
制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盐分腌制,因此钠含量高。钠摄入量超标,会导致血压上升,增加心脑血管患病风险。
●皮蛋——智力损伤
制作过程中加入强碱性溶液,令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会导致腹胀不适;多数含重金属铅,摄入过量会导致铅中毒,破坏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
●铁蛋、卤蛋、茶叶蛋——消化不良
经长时间烹煮、腌制,蛋的营养流失,蛋白质也变性,尤其是铁蛋,烹煮时间很长,变得坚硬、极难消化,肠胃较差的人进食后容易消化不良。
●鸡蛋仔——引发糖尿病
制作时使用大量牛油、糖分,因此高能量高脂肪。一份鸡蛋仔热量为千卡,相当于一碗半米饭,脂肪达8克,相当于2茶匙油,经常进食会导致肥胖,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
●鲜奶炖蛋——体重增加
制作时使用高脂的全脂奶,并加入大量糖分,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多重健康隐患。
●无油少盐方式烹调的蛋最健康,如水煮蛋、蒸蛋及蛋花汤等。
解疑到底一天能吃几颗鸡蛋?鸡蛋的营养全面,因此在早餐中加上一个鸡蛋,是很不错的习惯。当然也要顾及“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每天1-2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本身肝肾功能有问题的话,最好咨询一下医师的意见——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
总之:鸡蛋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
文章内容摘自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