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得心血管疾病的人
越来越多了
不光中老年人
年轻人也不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50%以上
现在好了
被喻为“人类第一杀手”的
心血管疾病
可以通过
一滴血检测出!
10月19日,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在南京揭牌成立,这标志着以冠心病为代表的疾病介入诊疗将不再仅仅依赖于冠脉造影检查等一系列价格昂贵且有创的检测手段,现在一滴血即可轻松搞定!
每个人都有“代谢指纹”它是人体“晴雨表”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人的代谢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代谢指纹’。”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主任齐炼文教授表示,代谢组学主要分析生物样品中全部代谢物,能从整体上揭示疾病代谢紊乱特征,发现代谢标志物,而代谢组学特征谱构成了“代谢指纹”。
齐炼文表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时时都在进行,血液并不是唯一的检测物,人的尿液、唾液、汗液等均可作为样本,生成相应的“代谢指纹”。“‘代谢指纹’稳态一旦发生失衡,那就是生病了。一些‘代谢指纹’,我们大都能感觉到,比如感冒了或者不舒服,通过晨尿等代谢物便能感受到。”
“我们的研究就是通过检测这些‘代谢指纹’,对照相应的图谱,来判断人是否生病、生了什么病。“齐炼文说,一小滴血液里含有已知的2万多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组成了代谢谱图,通过谱图便可以判断人体有没有得病、疾病严重程度等等。
代谢紊乱在冠心病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代谢检测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检测效果明显。“有的人患心血管疾病会感觉心痛、气喘等,有很多人却表现得‘静悄悄’,一旦发病,后果致命。”在齐炼文看来,通过相应的代谢物检测,可以早期告诉患者血管是否已发生病变,血管的堵塞程度如何,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发病风险。
“代谢指纹”不仅可用于检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还能用于检测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同时还能动态跟踪甲状腺结节等是否为恶性,是否需要切除,有效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人体损害。
准确率达90%以上未来要绘制国人代谢组学图谱
专家表示,“代谢指纹”检测过程具有无创性、便捷性等优势,可轻松突破原有治疗的限制,从而实现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前期的临床效果来看,检测准确率高达90%以上。“现在我们通过一滴血检测出冠心病需要20分钟,但是通过不断改良、不断推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出检验结果只要1分钟。”齐炼文说。
“可以预见,代谢指纹(代谢组学特征谱)将成为疾病诊疗和新药发现的重要突破口。”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表示。据了解,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与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联合,旨在瞄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发挥我国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的资源优势,系统绘制中国人群的代谢组学特征谱,提高对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能力和诊治水平。
据估算
目前我国的心血管患者已经达到2.9亿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又该怎么预防呢
五种行为最伤血管1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2吸烟伤血管,十年难修复专家表示,即使吸烟不多,10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后,要过10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3吃多盐和糖,血管壁变皱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细胞变得皱皱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4熬夜伤血管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5不运动,垃圾囤积在血管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6运动不懂节制,也容易猝死锻炼身体不是一两天就有效果的,不能操之过急,加上你要是有心脏和肺脏等疾病,就更要注意锻炼的方法。
研究显示,近九成的猝死患者本身都有心血管疾病,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这些早先没有症状的心血管病患者,就成了猝死的潜在危险人群。
这些办法帮你预防1少吃重口味食物,坚持适量运动少吃重口味的东西,少吃油性大的食物。每周3~5次的超过半个小时的中等量的运动,即运动到出汗、持续半小时以上。老人根据自身情况,运动到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过量运动。
2调整心态有助于预防秋冬之际,大家多应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多听听音乐,适当参加娱乐活动。
3不要吸烟据报道,75%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要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6倍。吸烟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不吸烟者广泛而严重。若吸烟与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同时存在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可增加9~12倍。
文字:孟婧
编辑:朱亚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