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中国是世界上冠心病死亡的第二大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随着冠心病的发病越来越多,那么,冠心病应该如何防治呢?冠心病的发生可从两个方面因素来分析:
一方面,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的人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有糖尿病的患者得冠心病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可以把糖尿病称作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中医指出,据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有冠心病的概率是没有糖尿病人群的5-10倍。但这些都是属于可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另一方面,影响冠心病发病的还有一部分不可控因素,比如说:年龄,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越高,老年人患有冠心病比例较高;其次是遗传,如果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患有冠心病,自己患有冠心病的概率就会增大;性别也是诱发冠心病的一大因素,人体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女性在没有绝经之前出现冠心病的概率非常低,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男性接近。
此外九成患者会出现心前区心绞痛。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但与日常生活中的疼痛有很大的差别,心绞痛其实并不是“痛”.心绞痛用专业术语来说应该是心前区出现的一种不可名状的的难受的压榨和憋闷感,也就是在活动或者是情绪激动时心前区出现的一种说不清楚的难受的感觉,跟肉体的疼痛并不是一回事。有时候也会表现为心悸、喉部紧缩感以及肩背部疼痛等症状。中医还详细分析了典型冠心病的发作的五大特点:
1、90%或者85%以上患者的心绞痛通常是发生在心前区或胸骨后;2、患者心绞痛发作通常有明显的诱发或者缓解的因素,安静坐着或者没事,但是出去走路或者干活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也有一些是含着硝酸甘油就能缓解;3、心绞痛发作时为压榨、发闷或紧缩感,有时伴有濒死的恐惧感;4、发作时间不太长,一般是5到10分钟,很少会超过半个小时,但一天内可以发作多次;如果时间过长的话,要么不是心绞痛,要么就已经发作为心肌梗死。5、常合并放射性疼痛,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有时可至下颌部、颈部或咽部。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着疗效。
2、宣痹通阳法: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4、调整脾胃法: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
中医专家指导冠心病的生活调养:
1、饮食调养: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黄油等;平日做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
2、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别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酒。
3、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量;不宜过饱,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使体重达到较理想水平。
4、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升至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