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科粉儿,今日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段时间通常气温升高,雷雨增多,炎炎夏季宣告正式开启。对,这是通常情况下……呼和浩特人
受冷空气影响
预计7日早晨全市大部地区
地面最低温度将降至0℃左右
将出现霜冻或轻霜冻
快提醒身边人
注意添衣保暖,小心感冒
就算感受不到夏季的炎热,我们也要充满仪式感,吃好夏天的每一顿饭~
春去夏来,和煦的暖阳、西瓜、酸梅汤、小凉菜,手里的大蒲扇,冰箱里的凉啤酒...夏天真是个好时节!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立夏:年5月5日,14点39分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立夏的饮食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立夏更是农忙之际,丰收的小麦即将闪亮登场,老北京人讲究在立夏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一、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烧的病)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二、面条
立夏时节,正是小麦登场的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据说,立夏吃面这个习俗源于晋代。那时,吃面是为纪念北方麦收后的喜庆尝新,又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句话说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强健体魄,为人们带来好运。
小科就喜欢吃炸酱面。炸酱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和蛋白质,营养很饱满。具有增强抵抗力、降糖降脂等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到了夏天,就爱吃上碗麻酱面,这味儿谁吃谁知道!加了盐后的芝麻酱有种说不出的咸香,哪怕菜码儿只有简单的黄瓜,也足够让人口舌生津。
扁豆焖面是家里常吃的。蒸制过的面条再炒,吃在嘴里一点不黏糊油腻,要是喜欢吃软乎点儿的,稍微点点儿水就行。做好了尝一口:肉香、豆角香、面香融合在一起,嘿!面还润而不粘!
在过去家家户户都腌咸菜的时候,老咸汤儿作为一种浇头也曾让人欲罢不能。腌渍这道工序融合了蔬菜与酱油的香气,蒯出来的汤汁煮沸后是另一种滋味。也有人因这浇头没什么油水而称其为“寡妇汤”,可捧着那一碗用老咸汤儿做浇头的面大快朵颐时,我想在那个年代也不失为一种苦中作乐。
五月槐花香,小虾米也活蹦乱跳啊。五花肉一年四季做肉丁酱没问题,可这小虾米酱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葱姜多放点儿,去腥提鲜,再配上黄酱一炒,滋味的激发的过程可不就跟化学反应一样神奇!
烂肉面也不错!炖煮熬制的肉汤鲜香美味,烂肉烂肉,听着这炖的功夫就不小!那肉肯定是软烂入味儿,跟面条的爽滑劲道配一起,有点儿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意思。
茄丁面也算是大众款了。里面的蒜吃着特香。还别说,跟吃炸酱面就生蒜的感觉确实不太一样,少了点儿辛辣这差别还挺大。
大家对西红柿鸡蛋面就更亲切了,做法简单,还不费事。
三、夏饼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现代多以海蛎饼代替。而夏饼经常用于母亲送给已出嫁的女儿。在立夏吃夏饼,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说。制作夏饼并不复杂,有甜、咸两种,甜的主要加以芝麻,白糖;咸的,则更为丰盛,伴以盐、韭菜、肉末、虾米、香菇、胡萝卜、鸡蛋等。夏饼是将和好的面压成薄饼,里面包上肉丝、韭菜等,放入锅中煎炸制成。
立夏前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早晚温差大,人的免疫机能会随之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强,造成肠胃抗病功能较弱,感冒发烧、肠胃不适。
立夏必食“果三鲜”降低血脂吃草莓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吃草莓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管炎症危险。草莓中还含有有益心脏健康的叶酸。多项研究发现,体内叶酸水平低的人得致命冠心病危险会增加。
贫血吃樱桃樱桃,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其含有胡萝卜素高出苹果、葡萄5倍,对防治贫血、护眼大有益处。
免疫力低下吃桑葚儿桑葚有一种抗氧化成分——桑葚多糖。所以现代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来源:未央健康科普中国故宫微博
编辑:文雅
审核:马亚韬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