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心学体检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斑块,卒中

本期作者简介

郑亚如,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院心内科医师,心衰中心秘书。擅长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疾病及心力衰竭的诊治。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徐强,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起搏学组委员,浙江省心血管青年医师联盟成员,浙江省房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先心病封堵等心血管介入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罪魁祸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而非斑块大小及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有关。颈动脉斑块是一个公认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20%的卒中来源于颈动脉斑块,斑块不稳定、破裂,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或者血栓脱落。随着颈动脉B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检出有颈动脉斑块。那么,体检发现的颈动脉斑块会增加多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呢?不同的斑块特征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为此,JACC上一篇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该研究纳入年至年期间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参与者,所有人没有卒中或冠心病(CHD)病史,并并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以评估斑块的以下特征:斑块成分(斑块内出血[IPH]、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和钙化)与斑块大小(最大斑块厚度和存在超过30%的狭窄)。

最终纳入分析了位参与者数据(平均年龄72岁,49.5%为女性)。最大斑块厚度的平均值为3.5mm,18%参与者存在超过30%的颈动脉狭窄,5.7%的参与者存在超过50%的狭窄,并且1.3%为无症状血管闭塞。MRI显示最普遍的斑块特征是钙化(80.6%),其次是LRNC(44.2%)和IPH(32.2%)。

共有51/人发生卒中(中位随访5.1年)、83/人发生冠心病(中位随访4.8年)。总的来说,独立于心血管风险因素,IPH的存在与卒中和CHD发生有关(HR:2.42,95%CI:1.30-4.50;HR:1.95,95%CI:1.20-3.14),而存在LRNC和钙化与卒中或CHD无关,颈动脉超过30%的狭窄仅与CHD事件相关(HR:1.92;95%CI:1.21至3.06)与卒中事件无关,而最大斑块厚度与卒中或CHD均无关。

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IPH的存在是卒中和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其他斑块特征。即使在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人群中,IPH有望成为斑块易损性的标志。之江心学评述:

过去人们以斑块大小,特别是IMT,斑块厚度和狭窄程度,来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随着影像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成像能力提高,特别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清晰显示斑块特征后,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更依赖于其成分特征而不是其大小或管腔狭窄程度。该研究基于人口的大样本数据,随访相对较长时间分析了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发现斑块厚度与卒中或CHD事件无关,而超过30%的狭窄仅与事件CHD相关联;此外还发现卒中和CHD事件与斑块内出血(IPH)显著相关,而与钙化及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无关。既往已有研究显示IPH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相关,该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IPH的临床意义,它的存在在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中同样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为心血管风险评估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BosD,ArshiB,etal.AtheroscleroticCarotidPlaqueCompositionandIncidentStrokeandCoronaryEvents.JAmCollCardiol.Mar23;77(11):-.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血压对绝经前后妇女新发心房颤动的不同影响

、之江心学:多面小能手——SGLT2抑制剂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之江心学:没有完全开通的CTO病变还不如不开通

、之江心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持续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远期心律失常风险

、之江心学:非缺血性心肌病人装不装ICD?心肌瘢痕评估可能更靠谱!

、之江心学:心动过速心肌病的预后和持续时间有关吗?

指导:王利宏

技术支持:丁亚辉

策划:金钦阳

作者:郑亚如、徐强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zs/9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