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不恰当地倡导运动,缺乏医护监护,冠心病病人运动不当后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教训不少,因此许多冠心病患者谈“运动”色变。如果能正确把握冠心病及其发作的规律,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有好处,有利于控制病情。
那么冠心病人运动时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1、选对时间
早晨的空气质量不好且冠心病发病的高峰时段是上午7点至10点,冠心病人应避开此“魔鬼时间”,不能参加运动。
2、做好准备运动
冠心病人在运动前应该先进行热身运动,伸伸腰、踢踢腿,以免突然运动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诱发冠心病。有益的运动项目主要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低耗氧量的有氧运动。
3、循序渐进
冠心病人在刚开始运动时,不能贪快,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必须马上停止,活动量以身体没有感到不适为标准,一般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
4、避免穿太厚
运动时穿太厚会影响散热,加快心率,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
5、运动前避免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会增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使心室颤动阈降低,而且运动可能会诱发心室颤动。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以及心肌梗死未超过半年的患者,不能做剧烈运动。
6、运动强度适宜
对自行运动锻炼的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监护时,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70~75%为好。病人要会自己数脉搏。在运动后即数刻脉搏10秒,然后将所得数乘以6,即是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这样计算出来的心率比心电监测所得心率可能少5~10次。
那么什么样的运动适合心脏病患者呢?
各种类型的运动均可改善心脏病人的病情,但以中等度的有氧代谢运动效果最佳。所谓有氧代谢运动,系大肌肉群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1、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慢跑里程应掌握在三公里左右,一星期锻炼不少于五次,运动量应是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等于,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进行。对于年龄较大、体质弱、心脏状况较差者,尤其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者,推荐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米。
据美联社报道,刊登在《内科学》期刊上的两项研究显示,经常运动的人可能会增加3年寿命,只要每天慢走半小时即可。
2、快走:快走的运动量介于慢跑和散步之间,对大多数心脏病人较适宜,一般快走为6公里/小时,每分钟步行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次/分钟。一般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分钟,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快走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公里/小时,步行30分钟休息5分钟,每日2次,持之以恒。
3、太极拳: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打太极拳更有助于保护心脏。美国医生分析了大量的案例,旨在了解打太极拳对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有何种影响。他们发现,打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脏的状况。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4、骑自行车:自行车在我国几乎家家有,绝大多数人都会骑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设计更合理,使用起来较舒适,有的还能调节速度,方便调整负荷量、运动量;但目前交通拥挤,从安全角度来说,心脏病人还是在运动场内、空旷地,或使用功能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
5、游泳:对心脏疾患轻,医生评估心功能适宜,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
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但游泳时要注意爱护自己的心脏,游泳比长跑对心脏的压力会更大,如果大家不注意自己的心脏而练的话,对心脏没有好处。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长征心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