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89789.html
中医杂谈,等你一起来谈中医,谈学习,谈养生,谈经验,谈行医故事!
中医杂谈导读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机体脂类物质代谢不正常,脂类物质在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内膜上长期堆积,发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引起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血流受阻,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我们知道,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危险性是很高的。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年老体弱之肾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侵袭等内外因素有关。证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及心悸等范畴。
一、常见证型及表现
中医认为:冠心病大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就是说该病的病因病机多为虚证,但是症状表现多为实证。不同患者之标本虚实有其不同的具体情况,如心气虚和血瘀的证候同时出现,即称为“气虚血瘀证”。
(一)、从病因病机之本辨证,常见分为:
心肾阴虚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少津,脉细涩不齐等。
气阴两虚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
阳气虚衰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
(二)、从症状表现之标辨证,常见分为:
心血淤阻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有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痰浊壅塞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阴寒凝滞证:胸痛彻背,感寒而痛,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二、推荐的辅助治疗药膳
山楂菊花代茶饮:山楂12克、菊花9克,开水沏,代茶饮。
菊槐绿茶饮:菊花、槐花各3-6克,绿茶3克,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以上两款茶饮,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常服。
菊花山楂粥:干菊花(去蒂)、山楂片各9-12克,研为粉末。以粳米45-60克,冰糖适量,加水毫升,煮至米开而汤未稠时,调入菊花、山楂末,然后改文火煎煮片刻,粥稠火停,盖紧焖5分钟,待稍温服食,每日1-2次。
适用:此粥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冬季不宜服用。
山楂决明汤:山楂、决明子各15-3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此汤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又兼便秘者。无大便秘结,决明子量宜酌减。
乾坤蒸子鸡:天冬10克洗净切片,麦冬10克洗净去心;子鸡1只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葱10克切段,姜5克切片放人鸡腹内,把料酒、酱油各10毫升、盐5克抹在鸡身上,再放上麦冬和天冬,放入蒸盆,加鸡汤毫升。武火蒸1小时即成。每日食用1次,佐餐或单食,每次吃鸡肉50克,吃天冬、麦冬。
适用:此药膳适用于心肾阴虚之心律失常患者。
鸡丝烩豌豆:将鸡肉克切成细丝,用料酒、葱、姜、盐少许调汁浸好,淀粉加水调汁待用。把豌豆克剥好洗净,将油熬热,放入盐,倒入豌豆略炒,再把鸡丝倒入,急炒几下,加肉汤或开水50~毫升焖烧15分钟,再加入淀粉汁,烩熟即成。佐餐可常食。
适用:此药膳适用于冠心病属气阴两虚证者。
桃仁山楂代茶饮:桃仁6克、山楂12克、陈皮3克,开水沏或煎汤,代茶饮。
适用:本茶饮适用于冠心病瘀血证较明显者、高脂血症。
首乌百合粥:制何首乌15-30克,以砂锅煎煮,去渣取浓汁,与洗净的百合30克、枸杞子9克、大枣6枚、粳米克、白糖适量,共煮为粥,早晚服食。
适用:此粥适用于冠心病偏阴虚者宜服食。
姜桂薤白粥:干姜3克、薤白9克(鲜者均加倍)、葱白2根,洗净,切碎,与粳米克同煮为粥,撒入肉桂末0.5-1克,日服1-2次。
适用:此粥适用于冠心病证属阳虚或寒凝者。
双参山楂酒:人参6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置于瓶中,加白酒克,浸泡半月后即成。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
适用:此药酒适用于冠心病证属气虚血瘀者。
养心活血蜜膏:龙眼肉、桑椹子、百合、茯神、酸枣仁、丹参各60克,山楂克,红花30克,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兑炼蜜适量收膏。每日服2-3次,每次服20-30克。
适用:此膏适用于冠心病有心气虚、心阴虚和血瘀表现者,可常服此蜜膏。
泽泻蜜膏:泽泻克,蜂蜜克。将泽泻洗净,加适量水煎熬,去渣,加炼蜜收膏。食用方法:每次2匙,每日2次。
适用:此膏适用于冠心病证属痰浊壅塞者。
上述药膳中所用的中药材基本上以前都学过,我们就不详细介绍。
今天,我们大家学习了12款冠心病的辅助治疗药膳,其中三款茶饮(山楂菊花代茶饮、菊槐绿茶饮、桃仁山楂代茶饮)、三款粥品(菊花山楂粥、首乌百合粥、姜桂薤白粥)、一款汤品(山楂决明汤)、两款佐餐菜肴(乾坤蒸子鸡、鸡丝烩豌豆)、一款药酒(双参山楂酒)、两款蜜膏(养心活血蜜膏、泽泻蜜膏)。
各位老师,冠心病中医还有其他的辨证分型,适合的辅助治疗药膳也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自学。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咱们下周三再见。
作者简介版权申明:由中医杂谈编辑部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小郎中
校稿:宋利强鲁海花杨奉德陈伏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