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三伏天至,中医如何养生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m.39.net/pf/a_6515551.html
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就是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且又潮湿、闷热的时节,进入伏天以后,我们已经能够逐渐感受到夏日的酷热了,但是夏季又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在这个“火力四射”的时节该如何养生呢?本期,医院康复二科毕明昌主任从中医角度和我们说一说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应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盛夏酷暑炎热,人体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故宜平静思想、清神爽气,切忌恼怒,养生重在养心,避免因燥生热,使心火内生。

伏夏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更不宜剧烈运动,应以温和运动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津液心阴,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选择合适的项目,如太极拳、养生操等。夏天气温高,昼长夜短,晚上睡眠时间较短,可适当午睡,以充沛精力。夏日炎热,腠(còu)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不宜洗凉水澡,有空调的房间,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不要时间过长,夜间入睡不宜虚掩门窗,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许多人喜欢在伏夏之季喝冷饮、进生冷,贪图一时之爽快,极易脾胃阳气受损,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下降,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在夏季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同时尽量少吃肥甘厚腻、辛辣油炸类食品,以防增加脾胃运化的负担。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蚊虫、微生物极易繁殖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合理储藏食品,谨防病从口入。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zhù)夏、中暑等病。预防暑热伤人,夏令暑湿,适宜清补,可取补肺健脾益气清暑之品,并少吃辛辣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小暑之后,开始进入“伏夏”,“三伏”期间,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腹泻、痹(bì)证等阳虚诸证,是冬病夏治最佳的保健防治时机。传统医学认为冬病夏治的几个常用方法是:中药内服、中药外擦或外洗、三伏贴、艾灸、刮痧、针灸、理疗、拔罐等。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

1、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北方,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哮喘等,都适合在夏天进行防治,可以明显减少冬天发病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2、风湿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普通劳损性关节炎等。3、部分消化系统疾病,很多患者在冬天因为饮食结构及外部环境改变,会表现为胃炎加重,可以通过夏天进行调治。4、耳鼻喉科疾病,多见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等。5、其他慢性疾病,像湿疹、荨麻疹、硬皮病、女性相关痛经等。专家名片

毕明昌,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硕士。黑龙江省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

专业特长:

擅长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胃肠病、皮肤病、妇科病等。自年至今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分析》、《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中医综合治疗体会》、《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浅析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等论文八篇。著有《中医血液病学》等书。

∣供稿:医院康复二科毕明昌∣编辑:王丹娜∣责编:王叶∣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yf/11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