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i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类药物之一。我国患者人群对ARB具有良好耐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为规范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在霍勇教授带领下,数十位专家经过探讨和交流,共同撰写了《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以下写为《建议》)。年6月2日,正值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召开之际,撰写专家与各方媒体相聚于上海世博中心,共同见证了《建议》的正式发布。
本次新闻发布医院霍勇教授、医院孙宁玲教授、医院魏盟教授、医院李勇教授、医院严晓伟教授、中医院唐熠达教授等共同出席。医院李建平教授担任主持。
霍勇:《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霍勇教授表示,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中,RASi对于无论是否行介入治疗的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证据。为尊重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真正地把一类药物用好,而不是仅仅笼统地概括。因此,《建议》针对RASi中ARB的应用,以现有的证据为基础撰写而成。ARB在中国应用普遍,临床医师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经验总结。通过各位专家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正式发布《建议》,其意义在于,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降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实现RASi治疗的临床获益。
李建平:《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相关内容介绍
近10余年,我国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ChinaPEACE研究显示,STEMI住院患者他汀治疗率上升,而RASi使用率并没有显著改善。该《建议》的发布为规范ARB的临床应用、整体提升RASi的治疗率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VALIANT研究显示,缬沙坦在降低AMI患者死亡率上等效ACEI,可降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25%。基于VALIANT等研究结果,欧洲指南从到版持续推荐心肌梗死后患者使用ARB。《建议》由引言、ARB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证据和治疗需求、冠心病患者ARB治疗的临床流程和建议等三部分构成。《建议》中还特别明确了ARB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禁忌证、肾功能管理、低血压的处理和血钾管理等四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治疗,让冠心病患者真正从ARB的规范化治疗中长期获益。
李勇:稳定性冠心病和ACS所对应的ARB治疗策略
无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RAAS系统的激活都具有基础性的致病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斑块中胆固醇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多胆固醇沉积的区域,巨噬细胞的侵蚀作用明显,组织中RAAS系统的活性增加,血管组织中的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明显增加。因此应用高脂溶性RASi,能使血管紧张素的生成下降,从长远角度而言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坚持应用RASi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在多个随机对照研究中,不管是高血压、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患者中都证实了应用足量RASi持续两年以上,较不用RASi或小剂量治疗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差别。与ACEI相比,ARB的患者顺应性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长期ARB的依从治疗,减少了急诊手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医师在制定用药策略时需考虑能否使患者在长期、坚持有效的安全治疗下,获得更大的获益。
严晓伟:ARB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ARB的使用在以往也有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为了避免斑块破裂现象的发生,不出现ACS症状,RASi对于RAAS系统的阻断作用非常重要。特别对于冠心病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患者,比如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征、CKD、糖尿病、心衰等患者,更需要采用RASi治疗。《建议》中阐述的ARB临床应用建议,是对现有循证证据的总结,通过专家建议的方式,让基层医师更加明确RASi中ARB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意义。中国患者人群中ARB的耐受性比ACEI更好,所以ARB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中很多患者应用ACEI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说咳嗽症状,部分医师选择停药;实际上,对于该类患者更应该使用ARB治疗。
孙宁玲:应用RASi的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建议》的撰写回顾了非常多的临床证据。大量研究证实,对于ACS患者,在适宜的相对血压范围内,使用RASi是合理的,而且获益大于风险。SAVE研究显示,对于收缩压~mmHg的患者,应用RASi仍然可以获益。VALIANT研究中收缩压mmHg、舒张压60mmHg以上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平均剂量mg,大剂量应用仍然保留了卡托普利99.6%的生存利益,显著降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RASi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不是以降压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心肌梗死以后和由于冠心病长期缺血的患者中,往往出现心室重构现象,使用ARB可以防止心衰和心脏功能异常。对于急性期的ACS患者,特别是广泛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给予患者半剂量,观察患者是否耐受。然后在患者情况稳定之后,再恢复到常规剂量。
唐熠达:合并CKD的冠心病患者应用ARB策略
《建议》中总结合并CKD的冠心病患者应用方案为:采取ARB治疗后的前2周,若血清肌酐较基线增加不超过30%且保持稳定,被认为在可接受范围内;若血清肌酐较基线增加30%~50%,则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治疗;采取ARB治疗后的前2周,若血清肌酐较基线增加>50%,建议中断ARB治疗。所以即使血清肌酐较基线增加30~50%之间,还是可以在观测下使用ARB。临床中不能耐受ARB的患者并不多见。(霍勇教授补充道,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肌酐值升高的患者并不是ARB的禁忌证。客观而言,观测患者肌酐值的变化更具有临床意义。实际上,RASi对于肾功能不全但情况稳定的患者,都可以应用以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甄别哪些患者应用RASi会使肾功能恶化,比如排除血容量不足、缺血、急性期感染的患者;或者在改善缺血、补充血容量等,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使用RASi。)
《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发布仪式
在6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各位主要执笔专家在《建议》的立体书上签名,并在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由霍勇教授翻开《建议》书页,标志着《建议》的正式发布。至此,《AR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新闻发布会完美落下帷幕。该建议的发布,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为中国冠心病患者的规范诊疗翻开新的篇章。今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远程平台将开辟“RASi心经典”节目,下半年将邀请专家在节目中解读和介绍《建议》,希望通过该平台得到更多专家对于《建议》的反馈,加强专家和一线医师的互动,从而不断更新《建议》,使其更加规范化,并实现更好的落地。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